导航菜单

新郑市先进制造业“十四五”专项规划

  改造提升原有组团发展产业基地,以辛店镇为核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产业园,以郭店镇为核心规划提升装配机械产业园。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落地提供空间,着力打造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现代临空经济的前沿阵地。

  以中德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着力打造一批以“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为鲜明特征、具有准公共属性的小微企业园,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成长壮大提供载体,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市场主体培育

  着力培育“领军型”、“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小升规”培育步伐,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支撑力。

  培育领军型企业。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链横向、垂直整合能力强的平台型及区块链技术应用企业,加强国内外500强和行业10强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引进,制定完善相应扶持政策,到2025年,培育领军型企业15家。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落实国家、省、市扶持民营经济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加强与大中企业的协作,深耕行业细分领域,成为行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到2025年,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家。

  加快“小升规”步伐。建立“小升规”企业储备库,加强跟踪服务,简化“小升规”入库审核认定程序,加大“小升规”政策奖励力度,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建立规上企业退库预警机制,强化政策帮扶,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20家。

  (四)强化项目支持带动

  强化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新技改”行动,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后续活力。发挥先进制造业项目对投资的关键拉动作用,强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每年推进实施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按照“开工一批、续建一批、竣工一批”的思路,持续强化制造业项目投资,每年开工30个、续建20个、竣工30个制造业项目,重点推进威斯荻克、华思5G、尊绅光电等标志性先进制造业项目,力争到2025年,制造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5%以上。实施“新技改”行动,引导和推动企业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每年推进实施5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到2025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以上。

  (五)加强创新驱动力度

  通过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发展主业突出、行业引领能力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宣传、上门辅导、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程序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宣传,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用足政策,激发企业申报热情。“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科技型企业到达400家。

  (六)持续推动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培育智能化改造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等,打造全省智能制造平台基地。实施“企业上云上链”行动,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实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依托重点产业领域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建设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和2个“工业大脑”。实施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提高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硬件装备数字化水平,依托优势产业链探索链式智能化改造模式,开展龙头企业引领下的全产业链协同的智能化改造。

  五、保障措施

  (一)创新推进机制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指导,发挥新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的协调统筹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领域设立突破专班,研究推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制造业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定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增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发展综合考评中的比重,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党政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全市协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完善政策体系

  统筹产业、贸易、科技、财政、土地、金融、能源、环保等政策,完善制造业领域的产业扶持、企业培育、创新创业等配套措施。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要素优化配置政策扶持体系。强化政策落实,奖补项目原则上按照“工信部门牵头,相关入库企业申请、各职能主管部门初审、财政部门会同第三方复核、市政府审批”的程序,办理兑现政策扶持资金,对于重大项目奖补可综合运用政策,实行“一事一议”。

  (三)强化要素支撑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落实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系列政策,实施好重点产业人才支撑计划、重点行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和企业家领航计划。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创新制造业人才政策、引人机制和奖励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宣传先进典型,为企业家安心舒心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留人环境。加大工业用地储备力度,实施产业用地准入制度,推广“亩均论英雄”来提高用地集约化水平。强化金融支持,利用好1000亿元的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有效发挥5000万元科技创新和5000万元新郑市工业发展基金,成立10亿规模以上的战新信息产业基金。建立基金容错机制,设立产业发展周转基金,增强企业应对产业风险的能力。建立“政银担”合作共赢新机制,构建覆盖全市制造业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提高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发放制造业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开展金融租赁服务,探索互联网“金融超市”等新型融资方式,缓解制造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落实省市及我市上市挂牌相关政策,支持更多制造业企业纳入上市挂牌计划,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多渠道融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5/293.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