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体系偏传统,产业价值链偏低,产品附加值不强,新兴产业占比较小,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较慢;创新能力不强,新型制造业高端项目和人才较少,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不足,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端资源匮乏;企业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自身实力的强弱决定了对行业带动力的大小,我市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完整的“龙形产业”不够突出,对行业的整体带动力不够明显。
三、“十四五”期间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预期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讲话,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和郑州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郑州南部重要对外开放高地,建设现代临空产业新城”总目标,坚持制造强市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优化提升规模总量、产业结构、创新水平,奋力实现制造业由量大到质强的新跨越,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化增量与提升存量并重。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向研发创新、高端制造等高端环节集聚,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优化增量继续做大产业规模,稳步提高制造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升存量培育更多大而强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提升优势产业链竞争力和影响力。
坚持补短板与锻长板并重。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补链拉链,突破关键瓶颈环节,补齐产业高质量发展短板,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竞争优势。
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并重。进一步强化和改造传统产业,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重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联动发展。
(三)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制造业布局更趋合理,基本建成具有质量效益好、规模总量大、产业结构优,智能化、集群化、品牌化水平达到全国一流的制造业体系。
规模总量较快提升。到2025年,科技型企业达到4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0家。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高耗能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降低到25%。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7%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亿元,新建郑州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50家,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
四、“十四五”期间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布局集群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更新,加快迈向中高端,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根据产业规划抓紧制订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方案,积极承接国外和沿海城市群产业转移。依托区位成本等优势及中原地区唯一的专业污水处理厂吸引电子信息产业向我市转移。着力培育壮大锐杰微、威斯荻克等企业,加快华思5G、尊绅光电等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大力发展新型显示及终端、集成电路、智能硬件三大核心产业,5G通信、工业电子两大支撑产业,打造“3+2”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和“芯”“屏”“网”完整联动的产业链。依托航天液压、运达造纸设备等骨干企业,以工业机器人为重点,积极发展智能自动化产业,加快对接智联智能机器人、上海联谷工业机器人等项目,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改造提升食品、医药、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适应内需的工业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升级传统产业,以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塑产业优势。依托好想你健康食品、达利食品、润弘制药、遂成药业等企业,重点提升健康食品、功能食品产业现代化、智能化水平,积极研发化学创新药物、专利到期药新品种,大力发展新型化学药制剂,加快现代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托鸿丰建材、中原建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育壮大装配式建筑产业,着力打造集研发、生产、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二)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坚持规划引领、集中联片、组团发展理念,优化提升新港产业集聚区功能布局和承载能力,在南部片区继续发展提升现代食品和生物医药传统产业。重点规划北部片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按照“龙头带动、芯屏联动、集群配套、链式延伸”工作思路,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着力构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打造中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发展精密与核心零部件等基础产业,着力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