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黑龙江)绥滨县气象“十四五”发展规划

  (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工程

  1.推进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

  开发、推广本地智慧气象APP;暴雨形成城市内涝进行监测和预警,研发精细化分钟级降水预报系统、强降水内涝风险预警系统和城市内涝仿真预报模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和城市暴雨内涝模型,通过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过程,形成一个以GIS分析技术、数值模拟和仿真模型为基础的综合系统。

  2.加快构建融合智能协同观测体系

  融合卫星、雷达、地面气象观测,实现全时全域全要素气象数据采集,多站多网多尺度协同观测,全面支撑智慧气象城市建设。构建气象+大数据平台,支持“互联网+”气象服务的信息挖掘,为精准气象预报、智慧气象服务等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支撑。大力推动实时气象大数据与时空大数据深度融合,高效支撑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等智慧应用服务需求。

  3.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体系建设

  引进一体化气象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实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智慧化、靶向化、多元化;升级天气预报预警会商系统,构建一体化、智能感知用户和突发事件位置、快速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和全媒体快速推送的智能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七)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绥滨县人工增雨(雪)综合探测、信息传输、作业会商、作业指挥能力,增强绥滨县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的效力。为服务绥滨县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短缺,防雹增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有效保障。升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建设数字化通讯指挥系统,升级人影综合信息显示管理系统,整合作业站点、库房的实时监控系统。购置炮弹保险箱,提高作业设备安全性。改造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环境,更新业务系统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优化人工影响天气实时业务,建立智慧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平台。

  (八)推进绥滨县旅游气象服务发展规划

  打造现代经济体系气象服务新高地,体现绥滨县特色。建立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北方鱼米之乡、辽金生态古城旅游气象服务研究。在气象数据监测和发布、气象预测预报服务、气候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提高技术支撑。通过对绥滨县已建和在建的几大风电场发布的各气象要素的连续监测,提高气象要素预报预警能力;汇交气象探测资料。

  (九)全面提升气象基层党建工程

  围绕中心、建强队伍、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针对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发力,进行调研,破解难题。以点带面抓示范,积极探索创建一批党建工作特色品牌。积极推进政治文化建设,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气象文化风尚,提升气象文化品位,按照“一站一景、一站一貌、一站一品”,打造“气象文化长廊”。大力推进基层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组织实施“党建+”工程,以文明单位、模范机关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推手,抓好党建促中心工作新提升。纵深推进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每2年市局党组对各基层党组织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

  (十)建设绥滨县气象科普基地

  致力于气象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和应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将有利于传播气象科技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满足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气象科学知识的需求。公众可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中,感受各类天气现象和风云变幻的新奇乐趣。加强台站建设根据台站基础设施现状,进行业务楼屋面改造、外墙改造、门窗改造、供电系统改造、气象观测场地沟维修、庭院美化绿化。

  五、保障措施

  健全气象信息规范管理,强化大数据增值性服务。研究制定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创新应用等标准和行业规范。探索信息资源共享激励有偿服务机制、信息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社团组织开展“气象+行业”数据的公益性开发、创新应用和增值性服务,为数据赋能共享普惠提供保障。

  鼓励科技创新,激活智慧气象场景应用。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多主体融合的科技联合攻关机制,用足用好国家、地方鼓励创新的政策。逐步推动科研项目“自己研发”向“联合研发”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完善内部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设备共享收益分配制度,围绕重大活动保障、建立前段智慧探测、中间大数据挖掘、后端智能化产品制作的气象智能场景应用,不断提高智慧气象服务能力。

  强化法律规范意识,依法依规实施规划。强化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履职能力。进一步完善规范重大建设项目科学决策机制,切实发挥好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决策、行政管理、重点工作中防范法律风险的作用。提前谋划气象规划重点工程建设,按照“统筹规划、集约共享、绩效优先、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在业务、服务、科技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强化气象标准和规范的导向作用,探索建立委托第三方机构规范项目管理机制,强化对气象项目立项、建设、运行维护的全流程管理,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保障规划实施。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落实。成立规划落实领导小组,积极探索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专业气象服务产业培育为重点的气象事业发展评估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将气象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建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建设等相关工作任务列入重点考核范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