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标服务精细发展智慧气象服务
对标服务精细提升专业气象服务水平。建设融合基础信息、综合观测、智能网格预报、预警信号和气象服务产品,面向部门内部和外部合作单位,根据需求订制的智能综合气象服务系统。发展自动智能的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技术,发展基于需求的精准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大力发展以基于位置、基于需求、移动式交互、智能定向信息发布为显著特征的伴随式无感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立气象服务融媒体平台。开展独具特色的冰雪经济、旅游、生态等气象服务,围绕优质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加强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二)构建开放合作的发展格局
1、融入开发发展新格局
围绕“五大安全”,有效对接“六个强市”等重大振兴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全面服务,切实做好气象保障工作;切实抓好气象保障“一带一路”和军民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支持军队气象业务建设,加强在气象预报服务、观测仪器装备、测报业务等方面合作共建,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2、强化部门间协作
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林业草原、安全监管、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合作,共同推进气象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和信息共享;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开展定向服务,不断提升气象保障鹤岗振兴发展的能力。
(三)坚持以创新驱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推动气象科技人才工作新发展
1.加强气象科技创新
强化重点领域科学研究。
1)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气象技术应用
重点引进无缝隙智能网格天气预报技术,人工智能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技术,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雷达客观识别技术;气象灾害形成机理及风险预报,面向水文、地质灾害、交通等多源降水信息融合的定量降水估测技术。
2)发展现代农业气象技术应用
引进气候资源与经济作物提质增效的关系与调控机制,模拟农业气候资源数量及其优化配置特征,作物安全生产的气候资源评价指标和作物气候品质评价技术;制作粮食作物气候资源高效利用及制种调控技术和精细化气候区划。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技术应用
开发农田与森林气象灾害和主要病虫害气象技术;生态保护和恢复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4)资源开发与利用气象技术
重点在气候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机制,有序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技术;大力开展冰雪资源、空中云水资源、旅游气候资源等监(探)测与评估。
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人才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将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真正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打破使用机制障碍,让人才在气象部门扎根。让创造活动拥有更广阔空间,不断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动态管理的良好用人局面,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四)坚持以强化制度建设为准则,推动气象改革新发展
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准确把握和积极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进党的建设和气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进一步强化党统筹领导气象事业发展改革重要事项的体制机制,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推动和实现“总体先进不落后,部分求强有特色”的提档升级发展目标。
2.全面落实改革要求。一是坚持需求引领,问题导向,重点突破,统筹考虑观测、预报、服务等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基础业务与管理不同层面需求,通过再造各项业务之间关系、明确责任边界、优化业务布局,调整部门内部各项业务之间关系,优化业务结构和布局,做实服务型研究业务,显著提升业务支撑能力。二是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运行考核机制,通过机制适度拉开分配差距,形成良性竞争,调动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稳定人才队伍,推进气象服务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关于农垦改革的决策落实,做好行政职能移交的前期准备和后续职能履行衔接工作,确保移交落地生根,正确履职、无缝监管。
3.加强气象法治工作。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利用大数据和气象标准加强对事业、企业、行业的服务和监管,推动形成标准先行、依标办事的行业氛围。
4.加强文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力全员投入学习型单位建设。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绥滨县气象文化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湿地生态观测系统、新中国气象史、“四大精神”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准确 及时 创新 奉献”的气象精神,在全部门大力倡导和营造开放合作的工作理念、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开明包容的思想品格、开心活泼的工作氛围。以文明单位创建为推手,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气象文化风尚,提升气象文化品位,倾力打造“气象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