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力优结构、促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坚持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市场主体培育为突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5.57:31.12:43.31。
——高原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创新推广水稻旱地种植2.9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6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8.2万亩,产量达26.14万吨,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三连丰”,累计入库补充耕地数量7089.8亩,水田规模2074.2亩,新增粮食产能223.32万公斤。实施有机茶园认证2.4万亩,建成24个规范化茶叶加工厂和1个茶叶精深加工厂,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61.9亿元,增长29.4%。完成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和品种更新5322亩,完成14个鲜果加工厂提升改造和1个咖啡鲜果集中处理中心,实现咖啡综合产值5.3亿元,增长15%。大力实施肉牛“百千万”养殖工程,肉牛存栏24.12万头、出栏6.15万头,推广种植巨菌草3547亩。加快推进黑猪核心群选育养殖基地和示范场建设,生猪存栏56.87万头、出栏70.65万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6.64亿元,增长23.21%,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持续推动渔业、热带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68亿元,增长5.7%,切实守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
——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3.43亿元,增长5.49%。培育拟升规企业9户,完成企业升规4户。完成芒东二矿30万吨/年转型升级工作,安琪酵母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富本综合产业园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入园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入驻园区企业27户,投产项目13个,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加快布局林板家居和矿产加工产业集群,“一园四片”[2]基本格局初步形成。新建充电桩31座,甘河村100兆瓦、芒汇河47兆瓦2个复合光伏发电项目稳步推进。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0.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34亿元。成功创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老达保拉祜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入选全国“非遗旅游村寨”,景迈山、老达保、大歇场、班利等文旅、茶旅、咖旅融合发展初现成果。大力推进批零住餐企业“达规升限”,培育拟升限上企业12户,完成升限9户,85%以上的农特产品实现了线上销售,完成电商零售额9.06亿元,同比增长15%。
(五)聚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稳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出台国有企业薪酬和管理制度,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启动医疗保障制度和医共体改革。推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场主体培育“8个倍增计划”,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25个工作日,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时间从45天压缩至20天。项目立项审批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办理时限缩减50%以上,新增市场主体5938户,总数达4.2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4户,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65.2亿元,增长6%,占全县GDP比重45%左右。承接并指派政务服务办理事项1368项,发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45项,推行并联审批和“一网通办”,办结时限压缩率达74.7%,网上可办率达99.92%,全程网办率达85.24%,最多跑一次率达98.06%。不断完善“好差评”体系建设,政务服务“好差评”办件类数据达8.91万条,好评率100%。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年产1.7万吨酵母抽提物、湖羊良种繁育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与中林中福(云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巨菌草循环产业示范基地,成功招引世界500强京东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4.2%,实际利用外资36.5万美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谋划推进阿里通道项目建设,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664.56万元。
(六)聚力抓环保、治污染,生态底色不断厚植
——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全面梳理各级环保巡视巡察、督察检查发现问题,全力抓好整改落实,涉及的78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766个,剩余问题正按时序全力推进整改。扎实开展“绿剑云南”联合执法、集中查处整治破坏林草生态案件百日攻坚行动,查处各类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违法行为377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4]“河长清河”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校长”协作机制,河湖面貌全面改善。实施森林抚育2万亩,完成补植补造面积1.82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0.12%,湿地面积26.5万亩,湿地保护率达86%。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100%,PM2.5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3个国控断面和1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并持续整治提升,无劣V类水体,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清洁稳定。
——景迈山申遗全力推进。整合县镇村三级力量成立国际专家现场考察评估指挥部,加大工作统筹和资源整合,举全县之力做好申遗迎检工作。强力整治61栋不符合风貌房屋建筑物,完成重点村落基础设施和景观提升工程,常态化保持遗产地环境干净整洁,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完成国际专家现场评估。
(七)聚力惠民生、促和谐,群众福祉更加殷实
坚持人民至上,顺应群众期盼,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达83.2%。
——教体文卫全面提质。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5]要求,认真落实加快推进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三十条办法。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澜沧一中北校区、2所社区幼儿园建成使用,新增学位9720个。投资1.8亿元,统筹推进县城区学前和义务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依托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打造“一县一名校”,全力推进“三名工程”[6],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投资680万元,完成乒羽馆改造及10个篮球场、2个陀螺场、24个农村体育场地建设。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创作文艺作品270余个,《摆出一个春天》荣登2022年央视春晚并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酒井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澜沧县科技馆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荣誉称号,澜沧县时代楷模精神教育基地被认定为2022年度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广电子病历,健全远程诊疗体系,建成20个乡(镇)慢性病管理中心、11个乡(镇)心脑血管救治站,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渐显。县传染病医院加快建设。依托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县第一人民医院,52项新技术以及整形外科、儿童先天畸形整形修复中心等科室实现从无到有。落实落细国家计划生育“两项制度”[7]和省“奖优免补”政策,全年婴儿死亡率下降至3.24‰、孕产妇死亡率为0,艾滋病防治“三个90%”全面巩固提升。勐朗镇佛房社区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