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发展源于上下同心,成绩来自共同奋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全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关注施甸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还不少。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发展质量不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投资增长后劲乏力;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市场主体活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防风化债压力极大;教育医疗保障水平不高,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推动工作落实不够有力。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宏观经济呈现复杂变化的新形势,改革发展面临不少新挑战,我们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以新思路新理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不断巩固“稳”的基础,持续增强“进”的势头,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的一年,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支持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环保、民生重点领域补短板,机遇前所未有,我们将乘势而上,聚焦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全力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传承杨善洲精神红色旅游示范区、保山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区的“一地两区”发展定位,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奋起直追、赶超跨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施甸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主要发展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5%、1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市级考核任务。
围绕全年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全力推进产业强县建设,持之以恒大抓产业,加快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62.43万亩耕地红线,把种业振兴行动抓出成效。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实施土地提质改造0.62万亩,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2万亩以上。按照“建基地、育主体、创品牌”的发展路径,建立健全种业发展体系,完善种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施甸种业发展保护办法。争取新一轮制种大县及制繁种能力提升项目,打造农作物(施甸)夏季繁育基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规范流转土地1.5万亩发展玉米制种,建设鲜穗烘干和种子加工生产线;申报厅市会商科技项目,培育地方特色物种,大力引进种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通制种产业链。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保山猪保护发展、畜禽屠宰场等项目,种植蔬菜12万亩、甘蔗5万亩,完成烟叶收购25.55万担;生猪出栏100万头以上,肉牛出栏5万头以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做好“土特产”文章,培优高原特色农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打响“富硒绿色食品牌”,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小巨人”1户,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家庭农场5个,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0个。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风吹山风电场和大汪溏、郭家寨、邱家寨、王家寨4个光伏发电项目。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着力做强主导产业、做大园区规模,积极创建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大力发展资源经济,依托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水泥用石灰岩矿山开发、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置、绿色骨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等项目,谋划硅产品下游或配套产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5户。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绿美景区建设,创建国家3A级景区1个。聚力“红色文化”、“种业”、“富硒”,开发集农耕体验、研学科普、康养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2个。大力发展周末经济,以乡愁底蕴营建更多周末消费目的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打造“施甸记忆·温泉步行街”,科学规划地质旅游线路,完善何元三个山旅游基础设施,推进地质文化展馆建设,打造地质科普研学旅游村。坚持医养融合,促进康体休闲、养老养生等服务业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二)聚焦乡村振兴,着力补齐“三农”工作短板。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精准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完善线上、线下网格监测预警体系,动态调整“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推动脱贫人口帮扶全覆盖,巩固“三保障”及农村饮水安全,扎实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沪滇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紧盯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推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扎实开展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人口外出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落实“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带动农户增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年投入资金2.6亿元以上。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确保持续发挥效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完成36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加快姚关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建设,打造水长社区“稻母之源”、菠萝社区“丝路驿站”、朱市冲“滇西小桂林”等12个精品示范村和32个美丽村庄,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示范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改造建设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20座、农村卫生户厕3079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