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重点围绕“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群,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加强“3+1”保障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持续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动态消除返贫风险,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持续加快农业发展。一是抓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一把手负责制”,坚决杜绝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产量达0.44万吨以上。二是抓产业发展。围绕打造贵阳都市近郊农业示范区,聚焦“4+2”农业主导产业,重点抓好草莓、黄桃、蔬菜、食用菌、茶叶扩种提质,建成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1个、果蔬菌示范种植基地10个,持续提升打造“观桃”“神鹊白茶”“茶知广大”等农产品品牌。做好“农业+基地”文章,依托园区生态食品企业,建设刺梨、魔芋、马铃薯、生菜等生产加工基地,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探索推动高端肉牛、蜜蜂生态养殖产业发展。三是抓经营主体。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新培育星级种植大户100户、星级家庭农场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探索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的“1+1”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每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不低于10万元,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一半,5个“1+1”示范村经营性收入新增30万元以上。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加强农村“四块地”改革。一是更好盘活耕地。深入开展撂荒地整治,推广“稻—菜”“稻—菌”轮作各1000亩,实施耕地宜机化改造1200亩,提升耕地产出效益。二是更好盘活林地。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3000亩,谋划实施森林生态康养旅游项目1个。三是更好盘活宅基地。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办证1000户、农村宅基地刚需建房审批200户,盘活利用闲置农房50栋以上。四是更好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探索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出租等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农文旅产业。
(七)在生态环境高质量上全面发力。坚定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更加擦亮两块国字号生态“金字招牌”。
强化环境治理。纵深推进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五大战役”,推动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全覆盖,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加快金华污水处理厂(二期)、北部金融城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高标准完成阅山湖1号湾区废弃煤矿酸性废水治理,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辖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开展工业园区环境专项治理,强化固体废物规范收集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96%以上。
强化生态供给。全面完成48公里绿道、区生态文明展览馆建设,确保在今年“生态季”上精彩亮相。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快城市生态廊道建设,合理构建生态网络体系。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动观山湖公园城市绿心升级,因地制宜做好公园绿化、道路绿化等,对城区道路节点、小区周边、街角等“闲置地”进行科学规划、挖潜增绿,新打造口袋公园5个以上,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
强化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统筹做好能耗“双控”。一是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积极推广应用磷石膏等环保建材和建筑机器人,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比例达20%,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75%。二是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探索在中小学开设生态文明特色课程,大力开展“微生态小区”建设,积极推广“零废新生活”,公共机构人均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持续下降,新建充换电设施300个以上,绿色家庭、绿色学校比例分别达82%、70%。
(八)在民生保障高质量上全面发力。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高质高效办好民生实事,千方百计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打好就业增收攻坚战。深入实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认真落实稳岗拓岗政策和就业措施,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区内就业1.2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打好教育提质主动战。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持续优化教育布局,保持教育投入只增不减,加快推动观一高迁建和贵州希望实验学校、市盲聋哑学校等项目建设,新建公办学校5所、新增学位2250个。继续开办艺术、体育等公益班,面向全区少年儿童免费提供学位不少于1800个。深入推进集团化、品牌化办学,大力推动“五育”融合,全面开展“名师”“名校长”培育引进工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质量。
打好医疗提能关键战。协调推动省医金朱医院、大秦肿瘤医院开业运营,加快市中医院、区医院建设。试点完成4个社区医院提质增效和10个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力争实现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全覆盖。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强医务人员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及救治能力。进一步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打好文体事业繁荣战。持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举办“空间演绎”“阅见观山湖”等各类文体活动100场次以上。加快健全基层文体设施,提升改造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45个,打造壹刻宝文化驿站示范点10个,新建、改扩建多功能运动场2个,建成全民健身项目15个、全龄运动广场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