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犍为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3日)

  三、挺优势、强特色,擦亮农业农村金字招牌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引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效,走出具有犍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一)做大特色园区。坚持“串珠成链,突出吊坠”,围绕花、茶、姜、果、兔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五大现代农业园区”。突出抓好茉莉花农旅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园区对标补短,争创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实施凉厅子茶旅融合园区项目,启动铁山湖2000亩白茶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加快茶园水肥一体化改造,推动形成茉莉花茶百里产业环线。培育壮大姜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九井、大兴2个试验示范基地,发展姜黄1万亩以上,建成“姜之芽”农旅融合产业园;制定姜黄地方标准,力争姜黄道地中药材入选全省首批川产道地药材国际标准项目基地,创成“中国姜黄之乡”。全力打造生猪粮油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新发展油茶4000亩,用好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兔粮油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建成数字农业平台,年出栏肉兔200万只以上。

  (二)做强特色主导。坚持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推动茉莉花特色主导做大做强。建强茉莉花核心基地,以清溪镇灌引村、洛江村为中心,探索粮经统筹、休耕轮作等模式,确保茉莉花种植规模稳定在8.5万亩以上。做深精细加工,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确保精制川茶产业提质增效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开发茉莉白茶、茉莉花面食、茉莉花菜品、茉莉花纸等系列产品,不断延伸茉莉花产业链条。扩大品牌效应,持续实施多品牌战略,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茉莉花茶产品质量认证,积极组织参加品牌推介活动,重点打造犍为茉莉红茶品牌,进一步提升犍为茉莉花茶系列产品附加值。促进融合发展,围绕打造五犍沐快速通道犍为段现代农业产业带,规划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鲜花交易市场,推动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加工、展示、交易、文旅等一体化发展集聚区。

  (三)做优传统产业。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实施全域土地整理,启动罗城古镇旅游片区3万亩粮仓建设,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万亩,完成优质稻、再生稻蓄留10万亩以上,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循环示范区;继续抓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轮作休耕示范试点,强化社会化服务,确保粮食稳产增收。持续稳定生猪生产,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龙孔、大兴、玉屏等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寄养模式,引导新希望、巨星等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确保全年出栏生猪58万头以上,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统筹抓好其他产业,新造及抚育竹林基地6000亩,完成柑橘水肥一体化6000亩以上。

  四、补短板、优环境,建设宜居宜业活力城乡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统揽,持续补齐基础短板,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城。

  (一)加快县城提质扩容。统筹推进“四个城市”,实施“城市之心”项目,启动文庙广场扩建、地下停车场、片区风貌改造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城市之眼”及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爱琴海购物公园和“茉莉花开”天桥、联合桥改造工程,完成红鑫·花园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建成投用世茉大道,打通城市新区中轴线;实施“城市之脊”项目,高标准规划设计石溪至清溪马边河30公里滨江大道,启动县城区段及景观工程;实施“城市之肺”项目,完成翠屏山沿岷江水域至黄旗山生态植被完善提升。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争创海绵城市示范县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智慧停车等配套设施;强化城市运营管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县城。

  (二)加快城乡互动融合。持续推进场镇提升行动,加快14个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镇风貌等补短工作,完成石溪、大兴、孝姑、铁炉等4个镇年度提升目标。稳步扩大安全饮水覆盖面,启动智慧水务建设,开工清溪、九井、铁炉等镇管网延伸工程,确保犀牛沱水厂技改扩容和石溪、定文、芭沟、双溪等4个镇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竣工投用,解决好群众关注的农村自来水供应不稳定问题。持续改善城乡交通基础,推进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完成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主路、S309玉津镇凤凰社区至石溪镇画眉村段改造提升、X144孝姑镇岩门村至沙湾村段淹没复建等工程,新建农村道路90公里、村组道路交安工程70公里以上,确保顺利通过“四好农村路”[13]全国示范县复核验收,创成省级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样板县。

  (三)加快乡村全面发展。用好“三区三线”[14]划定成果,高标准编制“四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努力形成产业发展“一区一特色”。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黄旗坝110KV输变电工程,完成10个村农网改造和100个台区低电压治理,延伸天然气管网60公里以上。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强化道路沿线和农村建房规划管控,继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三大革命”[15]和“五清”行动,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新改建11个村1300户以上。抓好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培育,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示范村、重点帮扶优秀村各1个,创成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县,争创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五、惠民生、谋福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强化民生保障,着力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做好民生实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强化后续结对帮扶和防贫防返贫动态监测,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树牢“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理念,全力抓好省市下达民生实事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好就业服务保障,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群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强化“一老一小”关心关爱,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加快推进失能老年人照护中心、翠屏山康复养老项目一期、公墓异地扩建等项目建设,确保殡仪馆搬迁提升改造工程竣工投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28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