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招商引资,注入加快发展新源泉。要在两个平台招商上有大突破。加快凯麻产城融合示范区园区规划、用地保障、基础建设进度,确保项目“落地能开工”。组建专班加强与凯里市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凯麻共建碧波工业园区合作机遇,加快玻璃、陶瓷、铝矿等产业项目的洽谈引进,确保项目“引进能落地”,促进两大平台有一批企业能签约落地。要在主导产业招商上有大突破。紧盯以蓝莓、酸汤、蔬菜为代表的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在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电商、农旅融合全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招大引强,巩固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要在优势资源招商上有大突破。围绕麻江优质矿产、风光水电、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编制招商项目,着力在矿产精深加工、新能源开发、康养旅游、民俗文创等产业上引进优质企业,推动优势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要在招大引强聚力上有大突破。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珠三角等为重点区域,围绕央企、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独角兽等优强企业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工作,加快中广核风能、花园集团等优强企业投资项目签约落地,推进亿元以上项目招商取得新成效。要在创新招商方式上有大突破。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环境、新市场,大力开展网络招商、乡贤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精准有效对接投资企业。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在外乡贤以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等方式助力家乡产业发展。要实行全员大招商,形成全县上下抓招商的浓厚氛围。要在项目落地服务上有大突破。持续实施县领导包保责任制,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进“五定工作表”,形成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常态化机制,促进全县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推动项目落地,切实做到项目签约能落地、落地能开工、开工能投产。全年引进产业项目25个以上,引进优强企业4家以上,新增到位资金16亿元以上。
(四)突出和美宜居,加快城乡融合新进程。筑牢返贫致贫防线。加强对脱贫户、三类监测户及一般农户收支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的常态监测,对有风险的及时纳入监测,及时落实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性岗位、低保兜底、红十字会捐款等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发展庭院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就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全力引进“就业帮扶车间”,助力易搬群众“一户一就业”。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盘活乡村振兴领域“三资”化解债务等六个专项行动和发展乡村产业等五大行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以2个省级、3个州级和5个县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为引领,抓好全州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点申报建设。以垃圾治理为重点,推进乡村庭院美化,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省、州要求以上,行政村平均正常运行率达95%以上,30户以上自然村寨收运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持续发力帮扶协作。与佛山市南海区开展互访,定期召开东西部协作党政联席会,大力争取南海区在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消费帮扶、结对帮扶、人才派遣上给予麻江更多支持。大力推进粤黔协作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粤黔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对接,深化“10+10+N”帮扶协作、全面推进“六大工程”,争取在农业科技、教育帮扶、人才培训、消费帮扶等方面获得更多帮扶支持。大力促进城镇协调发展。主动融入黔东南州“强州府”战略“一轴五区”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集聚作用,合理扩大城市规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县城集中,带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2%。依法依规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为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提供土地支持。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建房秩序,依法打击“两违”行为,抓好国家土地卫片图斑、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图斑整改,切实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以推进“四改”为主抓手,着力提升城镇品质,切实加快推进实施243户棚户区改造,802户老旧小区改造,15条背街小巷改造和8公里燃气管道改造。启动实施1、2号路延伸段工程,打通断头路,实现微循环。加快殡葬服务、城东农贸市场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山地主题公园、湿地公园和文化旅游广场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大力整治蓝皮瓦、餐饮油烟、扬尘污染等现象,进一步规范公厕、农贸市场、户外广告和交通秩序,提升城镇精致管理水平,创建一批示范街区。
(五)突出绿色发展,构建和谐共生新格局。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控制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风险项目。全面落实“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天然林保护等绿色工程项目,收储国储林1.5万亩,人工造林2000亩,退化林修复6000亩,森林抚育4000亩。全面落实“河长制”,抓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加强辖区河流管理和保护,全力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不断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达99.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三类以上,消除重污染天气和黑臭水体。优化网格监管和业务协作,全面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严肃查处一批典型生态环境违法案件,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始终坚持常抓不懈,科学整改,有效整改,建立整改治理长效机制,压实各方责任。严格对标对表,强化调度、通报、督查督办机制,确保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扎实解决好信访件办理、农业面源污染、矿山生态修复等问题。
(六)突出改革创新,厚植全面发展新优势。着力加快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推进国有企业经营、人事、分配等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和高质量考核等管理制度,激励国企干部职工担当作为。鼓励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以市场化为导向扩大业务区域和范围,尽快发展壮大。着力强化贵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力度,优化提升“麻上办·马上办”贵人服务品牌。从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对企业办事中遇到审批部门多、审批耗时长、提交材料多的高频事项进行改革优化,打造一批行政审批的“单项冠军”和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特色品牌”。加大减税降费等惠企纾困政策帮扶力度,持续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工、用地等投资创业成本。开通企业诉求“直通车”,抓好12345热线的交办、转办和督办。加大企业包保服务力度,着力化解一批企业合理诉求、历史承诺未兑现事项,进一步提升企业便利度和满意度。着力改革创新积蓄动能。加快农村要素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水资源价格改革。着力发展壮大市场主体。落实好惠企纾困政策,按照“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原则,坚持三次产业一起上、大中小微企业一起抓,全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户、限上批零住餐业5户、规上营利性服务业1户、资质建筑业1户,全县市场主体达1.45万户。着力强化财税金融支撑。深入实施财源建设促进财政增收三年行动,加大重点财源培育。加强收入征管,依法组织收入,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加快闲置国有资产处置、国有土地出让、土地整治项目指标流转等工作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做大财政蛋糕。常态化组织开展政金企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着力抓实科技人才支撑。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家以上,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三上”企业有研发活动占比突破30%。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开展技术合同交易,鼓励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持续选派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各领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