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更多元。坚持工业挑大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家。稳步发展能源业,以“修复生态、防范地灾、水力发电”为指导,做好小金220千伏变电站到丹巴500千伏变电站第三通道建设前期工作,支持规上电力企业扩能增效。大力发展加工业,推动牦牛、苹果、玫瑰等特色农牧产品精细化加工,延伸农牧业产业链,加快推进立业电子二期建设,支持嘉镕硅业技改创新。激活发展产业园区,抓好成阿、德阿工业园区小金引进企业的后续服务,加快推进德阿园区8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建设,实施日尔河坝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区提升改造项目。
服务产业更活跃。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重头戏,加快构建“3+N”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力争服务业增速保持在7%左右。健全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完善镇乡商业布局,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向镇村发展,完善末端配送网络,挖掘乡村消费潜力。持续打造“小金味道”,传承、开发、提升特色餐饮,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味蕾需要。引进高端连锁酒店,推动小金遇见四姑娘民宿建成投运,引进建设四姑娘山五星级酒店,打造一批高档民宿、客栈,满足不同住宿要求。持续推动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力争新增规上服务企业1家。优化发展养老、育幼、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互联网+物流”建设,规划建设阿坝西南物流大通道,推动五金建材家居市场项目建成运营,实现电商交易额6亿元,让更多的小金产品成为网购商品,卖得更好、卖得更快、卖得更远。
(四)城乡融合发展,让人居环境更加舒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人才、土地、资本深度融合互动,不断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实施城市提升行动,着力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拓展城市功能。坚持“多规合一”,高质量完成所有乡镇和50%村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进营盘、马桑、焦子坪、刘家河坪等新城区开发,完成刘家河坪市政道路、建筑垃圾填埋场、厨余垃圾处理厂等市政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更新。稳步推进蔚蓝地标、刘家河坪、毛家磨坊、粮台湾、江西路房地产开发,提升改造美诺商业街,启动农贸市场改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县城老旧管网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12个。推动集镇提升。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重点打造提升四姑娘山镇省级百强中心镇、钢琴音乐小镇、户外小镇和两河口红色小镇,完成美兴、宅垄、八角镇干部职工周转房建设,改造提升潘安乡、窝底乡、汗牛乡市政基础,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旅游、户外运动、历史文化的特色小镇。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推动交通畅联。提升对外畅通能力,持续推动夹金山隧道、都四轨道、金抚路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梦笔山、邛崃山隧道建设。织密内部互联路网,计划投入2.25亿元,新(改)建幸福美丽乡村路50公里、危桥4座,启动小金二桥建设。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完成“金通工程”省级样板县创建,让小金群众出行更便捷。实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水电讯”一体化建设管理,实施完成日尔乡木桠村饮水项目;竣工投运四姑娘山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优化城区、景区、乡村通信网络,建成5G网络基站70个,让乡村生产、生活基础更牢固。提升乡村文明。实施农村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壮大在乡、返乡、入乡“三乡”人才队伍。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破陋树新”活动,选树一批“最美小金人”。深入推进书香小金浸润工程,加快推进“四馆一中心”、西南片区综合体育馆建设,大力开展“辉煌70年”诵读、文化惠民下乡等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提升改造潘安乡、宅垄镇全民健身场所,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城乡规范管理。稳步推进“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争取落地智慧供排水、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开放小金大桥、中心停车场、立体电梯,全力破解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全面规范废品收购、汽车洗修、五金加工等散乱污经营点,强化广场、农贸市场管理,力争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持续开展“两违”整治,有序消除存量、坚决遏制增量。持续开展城市增绿添绿行动,推进滨河路河湾公园建设,打造随处可享的绿色空间。强化城市风貌管控,拓展升级县城风貌样板,持续开展美丽村寨、美丽庭院、美丽乡村道路、美丽河道、美丽屋顶“五美”创建,大力推进山边、河边、路边、地边、房边“五边”整治,推动城乡环境整体提升,让城乡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五)坚持示范引领,让乡村振兴更具特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五大振兴”,让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探索乡村振兴“小金样本”。
全面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支持脱贫户发展产业,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主动承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省内对口帮扶、中省定点帮扶,深化“保底收购”“前店后厂”“飞地园区”等增收模式,充分发挥帮扶项目资金效益,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全面推进有效衔接。加强衔接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资金效益,计划投入2.4亿元实施乡村产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三保障”补短板项目84个,扎实推进重点帮扶县和重点帮扶村建设,加快推动“两不愁三保障”向“五大振兴”全面过渡、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