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坚持统筹区域城乡,更大力度促进融合发展
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域全面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拓展绵碚合作,持续开展“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科创交流系列活动,推动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川渝共建年度项目清单。深化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建设成德绵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联系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联动,巩固拓展与厦门、东莞、苏州等地合作成果,开展“三推”活动4次以上。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出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启动绵阳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提升、南北第二干道项目,加快建设创业大道南延线、西延线,建成黑家山火炬公园等城市公园。改造南河、开元等片区443个城镇老旧小区,开工改造棚户区5314套,开工既有住宅增设电梯400部。开展住宅小区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全面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有序推动城镇燃气、供水、污水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申建国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建成投用城市第二水源开茂水库水厂及配套工程。制定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配套措施,力争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1%。完善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支持涪城在全国百强区晋级升位,支持江油争创全国百强县,支持更多地区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加快建设游仙S210、平武S216等26个国省干线新建改建项目,推动县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争取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试点。争创第二批“省级百强中心镇”3个以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全面推进村级片区乡村规划编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省乡村振兴先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十佳十差乡镇(街道)”评比,推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建设“9+N”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争创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游仙、梓潼、盐亭开展省级乡村水务试点。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力争建成省级“金通工程”样板县2个。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推广乡镇抓经济抓招商试点成效,推动乡村产业特色化发展。健全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深化衢绵东西部协作,抓好省内对口帮扶。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群众就业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用好“科技城就业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力争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7万人。突出做好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站、驻外站点,构建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打造零工市场(驿站)升级版,推动就业困难人员以更加灵活方式实现就业增收。充分运用税收、社会保障、公益慈善等分配调节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管理、监督机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统筹推进省市民生实事项目,确保财政民生支出占比65%以上。推动全民参保精准扩面,实施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制度,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6%。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成立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适时提高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确保物价总体稳定。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000套以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大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消除基础教育布局和建设盲点,加大科普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所、中小学校20所。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化解普通高中大校额专项行动。推进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持续实施体育设施补短板工程,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120万平方米。支持仙海区争创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更大力度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建立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出台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管理办法,建立养老服务专家库,新增养老服务床位600张,建成老年食堂22个。出台《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工作方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扩大普惠托育供给,确保社区托育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加快建设中国两弹城博物馆。推动省级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办好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一带一路”李白文化节等活动。加大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保护力度,大力发展三国蜀汉文化等文化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行动,优化提升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烈士纪念设施等服务功能,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持续抓好重大题材文艺创作,办好文创大赛、研学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
(八)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深入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加强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建筑施工、自建房、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严防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立足“全灾种、大应急”,优化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启动建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实施山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强化智慧防火技术运用和扑火队伍建设,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包保制度,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三年攻坚行动,建成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财源建设,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