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落实稳产保供。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制,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科学合理划定落实“三区三线”(23),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确保完成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目标任务。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23.9万亩,粮食产量不低于10.9万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新建及整治沟渠27公里,新改建生产道路57.6公里,完成近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是加快全面发展。高质量完成四个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推进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支持中心镇、重点镇建设,纵深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先进村3个,争创市级先进镇1个、先进村5个。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场镇提升行动、农村“五清”行动,加快推进“美丽嘉州”建设,全面实施“八化”工程(24),坚决打好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清零、户用旱厕清零、饮水安全动态清零“三大”行动,力争年内完成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五、以更实举措促动绿色工业发展
2022年,我们要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构建以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纺织、光电信息、循环经济等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是提质发展水口园区。加快推动嘉州工业园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支持成发纸机、川天燃气等优质企业加快发展,推动12个产业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力争完成园区投资5亿元。聚焦新型建材产业,促进区域内上下游产业就近配套,支持华构住工、杭加新材料等企业集聚发展、协同发展、延链发展,打造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主动融入全市工业发展新格局,围绕“中国绿色硅谷”建设,积极承接全市电池片、组件封装等光伏产业核心板块,深入开展光伏产业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大力发展太阳能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
二是扩容发展土主园区。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管理科学”的要求,科学规划土主产业园区布局,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孵化园,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应用,强化仓储—配套—生产的一站式保障能力,降低企业能源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强化园区要素保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切实加快基础设施专项债发行进度,全力推进园区干道、能源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园区投资1亿元。引导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促进纺织产业向功能化、高端化领域拓展,大力推动曜晔纺织、裕川纺织等产业项目落地。
三是增效发展茅桥园区。加快乐山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扩容提升,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着力打造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聚焦项目攻坚,夯实产业根基,加快推动总投资2.7亿元的光大二期环保发电扩建工程项目和环保发电厂炉渣综合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通过“变废为宝”做到“清洁生产”,加快形成资源共享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条,着力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六、以更快步伐联动城乡区域发展
2022年,我们要紧扣城市品质提升,加快同城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后花园”。
一是加快城市品质提升。科学规划城市新区建设,加快建设苏稽新区大学城,完成苏棉大道、苏稽大道、青衣江路、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等项目实施,育强商务会谈、休闲消费等业态。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围绕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主城区防洪排涝能力综合整治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力争年内完成120个城镇老旧小区基础类改造任务。持续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完善“五长共治”(25)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深化省级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快实施“心连心·邻里中心”建设,全面完成49个社区亲民化改造,纵深推进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小区治理。
二是推动同城化发展。主动融入全市“一主一副四星多点”(26)城镇发展总体布局,勇担“市区一体、极核引领”使命,推进市中区与周边县(市、区)同城化发展。加快与峨眉山市同城化发展步伐,坚持规划同绘、产业共兴、服务共享,以市中区苏稽片区、峨眉山市符溪片区为重点,推动两地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合作,携手助推全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与五通桥区、沙湾区、井研县、夹江县同城化、组团化发展,着力在文旅康养、建材营销、工业集群等领域加速融合,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发展格局。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严格实行能耗双控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利剑斩污”行动,加强扬尘治理和中心城区餐饮油烟管控,深入开展夏季臭氧和秋冬季灰霾污染防治攻坚,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以上。加快泥溪河、剑峰河、磨池河水质提升工程建设,推进岷东片区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河流域污染防治攻坚,加快补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短板,确保岷东片区小河流域水质同比改善并力争达到Ш类。强化土壤管控,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高质量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交办案件整改,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
七、以更优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2年,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