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8日)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五年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领航掌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攀枝花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资源路径依赖明显,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传统产业转型缓慢,新产业培育不足,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单一现象没有根本改变;城市集约化精细化发展程度不高,民生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一些干部市场意识不强、专业能力不足、担当精神不够,营商环境、法治环境、行政效能还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坚决扛起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攀枝花做大经济总量、推动城市与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五年。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抓好中央、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精明增长、绿色低碳“三大战略”,统筹做好钒钛、阳光、清洁能源“三篇文章”,积极构建市域“内圈”、金沙江区域“中圈”、成渝贵昆“外圈”“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协同推进市民富裕、城市繁荣、攀枝花美丽。

  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一)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推动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坚持以产业生态圈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综合实力强劲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6年总量达到1700亿元。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深化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着力做强钢铁钒钛产业生态圈、培育新能源和机械制造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以钒钛磁铁矿“采选冶”产业为基础,钢铁、钒钛、石墨三大先进材料产业为主导,新能源、机械制造、绿色化工及建材三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3+3”现代工业体系,打造钒钛和清洁能源“两大千亿产业”,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建强中国钒钛之都,建实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大数据等新兴增量产业,加快“两城”一体化步伐和“一区多园”建设,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力争到2026年,规上工业企业达到6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800亿元以上,工业税收实现翻番。坚持服务业兴市不松劲,加快金沙江大峡谷等重点文旅资源开发,健全康养人才培养、产业孵化、标准建设等配套,推动康养与旅游、度假、运动、医疗、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沿岸阳光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川滇自驾旅居集散中心和体育竞训基地,全面打响“阳光之旅、健康之城、幸福乡村、自驾营地”四张特色牌,全面提升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能级,成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引领区。到2026年,建成全域康养产业生态圈,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康养产业产值达到550亿元以上。高标准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人力资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到202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

  (二)加快实施精明增长战略,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推动城市魅力充分彰显。聚焦推动内外交通、城市品质“两大改观”和打造区域优质教育、医疗健康、时尚消费“三大中心”,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与毗邻县(市)1小时、与毗邻市(州)2小时、与成渝贵昆3小时交通圈,实施城市主干路网“纽扣计划”,提升市域路网互联互通和智慧管理水平;围绕构建“一城一市一区”城市发展格局,统筹新区拓展和老城品质提升,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精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系统打造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共谋、建设共推、治理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城市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居家、出行、教育、医疗、健身、购物等各方面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真正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力争2023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024年创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6年市域城镇人口达到100万。

  (三)深入实施绿色低碳战略,争创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市,推动生态环境更加宜人。以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统筹实施绿色发展示范引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三大工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关联产业,推动“水风光氢储”高效协调发展,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推进钢铁、钒钛等重点领域节能低碳改造,加强企业清洁生产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规划实施一批超低、近零排放示范项目,积极开展氢燃料汽车及氢冶金、水电解制氢、钒电池、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加快“抽水蓄能+水资源配置+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建设,统筹发展绿色矿山、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绿化全攀行动,抓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工作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争到2026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零碳建筑示范城市创建取得重大突破,成为落实“双碳”战略绿色场景典范城市,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1600万千瓦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63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