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重庆市)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9日)

  (五)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品质。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原则,加快打造居者舒心、来者留恋、闻者向往的高品质新城区。

  健全城市功能。围绕同城化发展目标,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储备,科学配置资源,培养城市元素,提升城市亲和力。全面铺开高铁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新开工商品房100万平方米、竣工120万平方米、销售120万平方米,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集中治理违法建筑4万平方米。提速六角楼、文管所等14个片区棚改及安居工程,加快黄泥堡、中心农贸市场等片区拆迁安置。拓展东街业态功能,着力打造集文创、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实施城市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扩建鹰岩水厂,新增日供水能力8万立方米。提速景城大道、渝南大道延伸路建设,打通城北支路、和平支路等7条新老城区交通卡点,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新建城区无障碍电梯8座,让群众出行更便捷。改造提升城区老旧公园,推进氮肥厂片区滨江景观工程建设。投用金华体育公园,城区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让城市环境更宜人。

  狠抓精细管理。以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为突破口,深化城市细管、众管、智管和“马路办公”,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管理向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转变。持续推进“五长制”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厘清权责边界,有效治理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有序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科学规范城区停车管理,着力解决乱停乱放、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等突出问题。推行智慧停车等现代管理手段,加快构建智慧城管体系。规范公用设施养护和管理,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程度。

  (六)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坚定不移推动更大力度创新、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为全区发展持续注入生机活力。

  围绕重点抓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财力整合,压缩一般性支出10%以上,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建立完善争资考核制度,确保争取各类上级资金35亿元以上。深化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国有企业资产资源整合力度,有效发挥国有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完善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提升国有资本活力和运营效率。切实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管控和资金运行调度,确保全年融资到位120亿元以上。强化企业融资服务,全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30亿元。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云长制”,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协同试点。深化“一窗综办”,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持续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力争群众和企业政务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抢抓机遇促开放。进一步畅通对外通道,全力服务渝湘高铁、渝湘高速复线建设,加快万正高速招商工作,推动南川与全市大平台、大通道、大集群有效对接。提升开放经济水平,深度参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中新(重庆)国际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深化与四川地区联动协作,推动前期签约事项落地实施,打造一批示范合作项目。加强与周边区县交流,深化渝南黔北各领域合作。积极支持博赛、超群等本土企业“走出去”发展,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以上,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元以上。

  聚焦产业谋创新。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根本,推动高新区创建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将工业园区纳入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龙岩组团为依托创建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重庆市科技型企业40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机构2家,新认定区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以上,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优化创新环境,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扩面放量,做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建立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储备库,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开展“科技领军人才”评选,引进和留住一批紧缺急需优秀人才。

  (七)擦亮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开展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临河乱养“四乱”整治行动,确保大溪河等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突出抓好道路扬尘、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40天以上。强化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广农业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深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森林督查等问题整改成效。

  切实加强生态修复。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开展美丽乡村绿化1万亩,实施低效林改造工程1万亩、退化林修复4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完成矿山复垦复绿345亩,建成市级绿色矿山3家。推进乔木杜鹃保护繁育研究基地、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研究站建设。

  加快促进绿色转型。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持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把能耗关、排放关,推动“两高”项目常态化、全过程监管,单位GDP能耗下降3.5%。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页岩气本地利用效益,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78兆瓦,建成投用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分布式能源项目。

  (八)聚焦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基本民生保障,确保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优先促进就业创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推动就业岗位扩量提质,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0万元,着力解决创业者资金难题。深入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成技能培训8000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有效防范化解失业风险,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48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