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第一竞争力、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来抓,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对标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认真做好营商环境监测分析和评价考核。深入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完善“政金企”对接机制,提升企业要素保障水平,多管齐下降低企业发展成本。进一步提高12345便民热线工单办理质量,加强“贵商易”平台推广使用,清单化闭环式办理企业诉求事项。大力实施“镇好办”贵人服务品牌提升工程,全面建成“市民之家”,拓展“企业之家”增值服务,完成12个乡镇“一窗通办”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推进产业招商大提升。压紧压实招商工作责任,强化招商成效考核,构建上下分级推进、部门高效联动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完善“一图三清单”,紧盯重点区域、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大力开展领导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驻粤招商、央企招商,积极把握省州招商活动机遇,主动“走出去”,精准“请进来”,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建链项目,全年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1亿元以上。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民间投资占比达40%以上。各级领导干部要沉下身子,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民营企业家坚定信心、投资安心。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增添发展活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走好开放必由之路,以改革创造活力,以开放赢得主动。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实体化运作。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收入总量。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园区“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持续抓好自然资源、文化旅游、供销等领域改革,制定农村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让资源配置更高效、要素流动更有序。
以“桥头堡”建设引领对外开放。围绕“四区”定位,深入推进“桥头堡”十大工程建设,加快构筑“桥头堡”功能。大力引进大湾区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强化粤黔协作产业园建设,围绕“大湾区企业+镇远资源”“大湾区市场+镇远产品”等,做好供需对接、产业承接。加强与三水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交流,继续开展党政干部挂职、专业技术人才互派。全面融入国家和省州重大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推进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活动扶持计划,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37%。抓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县域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八)坚定不移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设美丽镇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绘就美丽镇远新画卷。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力推进减排、抑尘等专项行动,狠抓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和尾气排放超标车辆治理,严格落实城区烟花爆竹“禁燃令”,县城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省州下达目标要求。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城乡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全面消除污水直排问题,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98%以上,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类以上。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回收利用,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标准体系。加强垃圾填埋场、园区工业渣场监管,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85%以上。打好整改歼灭战。推进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问题全面整改、按期销号。积极做好迎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准备工作,确保交出合格答卷。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深入推进生态环保“利剑”、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大力清理河湖“四乱”,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扎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修复退化林2.5万亩。加快㵲阳河羊坪、青溪、蕉溪段和六洞河金堡段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推进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建设。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认真落实“双碳”要求,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和污染排放。推进减塑、节水、节能,提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扎实做好羊场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增长的“含金量”。
(九)坚定不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践行“两个至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把责任落实到最后一个环节、最后一个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打非治违”提升行动,全力抓好消防、交通运输、旅游景区、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双排”,坚决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抓实抓牢森林防火工作。扎实开展农村电改水改,提升消防本质安全水平。完善监测预警、灾害防御、协调联动、抢险救援机制,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