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7日)

  (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创造新业绩。抓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三件大事”,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强村富民”行动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围绕“两强两富”目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就业助农、产业带农、政策兜底,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全面推进农村项目资产盘活,建成“强村富民工坊”400个,实现3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45万元以上。强化动态监测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动态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下脱贫人口稳定实现动态清零。统筹财政衔接资金,用好“富民贷”,推动涉农资金向松桃、沿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深化东西部协作。狠抓莞铜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机遇,推广“四+”协作模式,提高劳务协作、产业协作、产销协作水平,新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5个,完成农特产品销售35亿元以上。以建设铜仁高新区莞铜产业园为重点,扎实推进共建产业园区建设,招引落地企业15家以上。

  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为载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乡村产业。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推广“牛羊+”“玉米+”“稻+”“烟+”“林+”等模式,利用山塘水库等水域资源开展种养业,健全完善衔接资金项目、土地流转、就业务工、收益分红等联农带农机制,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加强乡村建设。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增“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100个、“厕污共治”示范村50个,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90%以上。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构建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提升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水平。强化乡村治理。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大力整治滥办酒席、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弘扬孝道文化,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以保耕增产为重点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扛牢政治责任,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稳住耕地保有量。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量质并重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强化耕地执法监管,巩固耕地恢复成果,新增恢复耕地5万亩以上。坚持以产保耕,开展坡耕地保耕增产试验示范,重点围绕鲜食玉米、高产红薯等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基地,打造鲜食玉米示范基地20个、红薯基地5万亩。稳住粮食生产总量。开展“米袋子”试验示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油单产提升工程,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健全完善种子储备制度,全面推进党政领导领办粮油高产示范点,新建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粮油单产提升2%左右,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88万亩、总产量110万吨以上。稳住重要农产品供给。开展“菜篮子”试验示范,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亩均产量,建成“菜篮子”保供基地150个、10万亩。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健全生猪产能调控机制,推动肉牛扩群增量,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实现“四肉”产量34.35万吨以上。

  以现代化为引领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市。坚持规模化发展。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持续培育壮大生态茶、生猪、蔬菜、牛羊、家禽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水果、薯类等产业,支持抹茶、红薯、冷水鱼等优势单品发展,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产业基地,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实现农业综合产值625亿元以上。坚持组织化发展。实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65家,新培育家庭农场5000家,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8%以上。坚持品牌化发展。围绕“三品一标”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强品牌创建和管理,强化德江天麻、思南黄牛、梵净山茶、石阡苔茶、玉屏茶油、江口萝卜猪、沿河白山羊、铜仁珍珠花生、沿河沙子空心李等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利用,提升“中国抹茶之都”“中国油茶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等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持续打响“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品牌。坚持市场化发展。聚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宣传推介,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直播电商,推广直播带货等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推“黔货出山出海”。加快补齐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坚持绿色化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新增家庭林场500家,新建林业产业基地27.5万亩,完成林业综合产值140亿元以上。

  (三)全域推进生态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化谱写新篇章。聚焦“三大要素”,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全面落实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为全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书写铜仁华章。

  科学规划布局,统筹资源开发利用。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整体规划、精准投资、精深开发,全力构建以梵净山生态旅游经济圈、锦江体旅融合示范带、乌江流域生态旅游带、中南门文旅融合消费区、万山工业旅游示范区、石阡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一圈两带三区”生态旅游联动发展新格局。统筹开发保护。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以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为核心,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等为重点,做好未开发优质资源保护,强化已开发资源监管。珍惜和用好宝贵旅游资源,加强统筹和科学开发利用,严防资源破坏和浪费。盘活存量项目。积极争取省旅游产业化基金支持,引进一批战略合作投资者,加大对碧江百花渡、江口亚木沟、印江大圣墩、思南悬崖温泉、沿河温泉城等旅游项目盘活力度,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1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