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以改革创新为动能,激发高质量发展潜力
聚焦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着力破解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
壮大科技创新支撑。打造成渝“双圈”中试基地,深度融入成渝中线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积极申建省级中试研发平台。深入实施“高校·企业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全面提升重点院校在遂平台研发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支持天齐锂业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英创力创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构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力争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0家,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增长10%以上。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工作。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规范“一把手”行权履职、企业选人用人、重大投资和股权收购、大额资产处置、招投标和物资采购等管理制度,加快实体化转型步伐。强化财政预算与绩效管理,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持续推进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强化重大战略任务政策和资源保障。深化市县机构改革。巩固拓展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成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降低成本、优化服务,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整治第三方中介机构乱象。推进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服务、监管”,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融资、用工、用地、用能、物流等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推广水电气信联合报装全程网办,开展供水、供电、供气等入户施工环节专项整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天然气转供改直供,加快遂宁500千伏线路配套送出工程等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和弹性供应,探索混合用地改革。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提高线下“只进一门”效率,夯实线上“一网通办”支撑。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积极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七、以民生实事为抓手,稳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劳务服务体系,深化“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建设。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人口、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需求+培训+就业”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群体权益保障机制,深化欠薪源头治理,让老百姓更有保障、更加安心。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区域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名中职学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建设,支持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基础教育供给,深化成遂潼教育合作,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2%以上,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和集团化办学,加快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争创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5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2所。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快推动县域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巩固“双减”成果,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塑造健康的教育生态与育人格局。
加快建设健康遂宁。积极争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争取全国优质医疗资源,大力引进国家级名医、培育名科,创建国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全域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创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深化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降低就医费用。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大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力度,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扎实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序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扩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覆盖面,深化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精准做好低保人群、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等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和救助工作。做优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八大工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保持优秀。围绕善款“募、管、用”,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做优社区慈善。
八、以筑牢底线为根本,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全力做好保安全促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完善生态环境问题前端感知、闭环整改、系统治理长效机制。实施大气污染物减量行动,推动PM2.5年均浓度持续改善。深化落实河长制,开展小流域“三水共治”试点。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射洪、安居、蓬溪备用水源地建设。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启动“无废细胞”创建,确保“三块地”安全利用率100%。持续推进涪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高质量建设国家储备林,开展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节约型公共机构等试点示范创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着力抓好公共安全。落实部门联合检查、员工吹哨奖励、举一反三整治等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聚焦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城镇燃气、危化品、消防、大型群众性活动等重点行业领域,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做好森林防灭火常态化风险管控,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餐饮等场所“瓶改管”“瓶改电”,切实提升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加快建设质量强市。全面推进“遂心食安”建设,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