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坚持做强全域旅游,纵深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一是强景区,筑牢文化旅游支撑基础。深入实施景区提质增效行动,持续提升景区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完成马蹄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马蹄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步伐。力促巴尔斯雪山、外星谷等新开发景区晋等升级。着力策划精品旅游线路,以玉水苑、裕固风情走廊为基地,将冰沟丹霞、裕固族民俗度假区、巴尔斯雪山等景区景点串点成线,推动景区与周边乡村旅游联动发展。
二是拓业态,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着力完善县城游客服务功能,促进裕固族民俗度假区与祁连山马鹿文化产业园“网红打卡地”联动发展,积极招商引资建设县城四星级酒店,大力发展文化体验、娱乐健身、特色餐饮等业态。大力开发路衍旅游,加快张肃—肃祁公路最美自驾游风景线、G569线北仙高速铧尖路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开发冰雪演艺、冰雪摄影采风等冬季旅游新业态,培育西柳沟民俗体验区、巴尔斯小镇、松木滩特色村寨、铧尖江让特色村寨、文殊藏乡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全力推动肃南旅游由“夏秋火爆”向“全年恒温”转变。
三是抓管理,补齐文化旅游消费短板。主动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多元化形势,着力补齐“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要素短板。完善县城游客服务功能,实现“车票+门票”景区直通车,形成景区联动融合的大景区模式。加大导游人才队伍培育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景区商业经营管理。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执法监管,健全游客投诉受理和舆情应对机制。创新旅游景区经营模式,鼓励通过引客增流、业态合作等方式,引进国内知名旅游公司和专业团队,参与景区经营管理,提高景区运营水平。
四是塑品牌,拓展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坚持抓住小切口、撬动大变化,精心谋划做细做优做活“县内一日游”精品线路,以县内景区为窗口,推进文化旅游资源互推互送、景区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切实提高游客满意度、好评率,把肃南的“高颜值”推出去,把游客的好口碑留下来。持续深化河西五市旅游联盟、五县联盟交流合作,共同推出“最美丹霞+最美草原+最美雪山”精品套餐。利用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各类节会赛事活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不断提升文旅产业质量和效益,持续扩大“山水肃南·裕固家园”特色品牌影响力。
六、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树立精品意识,建设宜居城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肃南裕苑二期土地开发、裕固风情街住宅楼、祁丰乡牧民安置住宅楼项目,引进资金建设县城商住楼,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和租赁性住房供给。实施“一线一馆一片区”彩虹城市建设项目,精心打造城区节点微型公园,全面完成裕固族民俗度假区景区停车场(县城地下停车场)建设、祁连山自然博物馆布展。加快推进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实施喇嘛湾至县城迎宾门段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健全完善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基础“硬支撑”、提升宜居“软实力”。
二是下足绣花功夫,精细城市管理。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力度,争取实施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和园林管护,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推进住宅小区物业标准化管理,大力整治城区乱停乱放、乱泼乱倒等行为,加快城区排水、供水、供热等管线更新改造,着力解决县城停车难、供暖质量不高、物业管理不到位等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打造美丽宜居县城。
三是强化标杆意识,推进乡村振兴。立足“一区一地”创建目标,着力提升乡(镇)集镇和中心村服务功能。扎实推进文殊山和巴尔斯乡村振兴生态宜居项目,全面完成大河松木滩、皇城泱翔片、明花小海子等7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和白银村、药草村、祁文村等20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抓好“四好农村路”、防洪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高质量“清洁村庄”创建,建设大河金畅河村、马蹄八一村等自然村组道路2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1公里,完成农牧村改厕398户。优化乡村安全饮水、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等建后管护机制,全面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和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双培养”行动,打造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加快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充分用好共同富裕先行区“金字招牌”,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民族繁荣进步示范长廊为抓手,加快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和资金落地落实,积极争取省级层面扶持政策,建立对口支援帮扶合作机制,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对照46项指标体系逐项梳理分解,做优做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感受度和认同感。
二是因时制宜抓好疫情防控。聚焦“保健康、防重症”,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方案,实施县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充实基层医疗力量,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水平。加强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和健康管理,全力做好老年人、儿童和患基础疾病群体的防护和救治。加强农牧村地区疫情防控,宣传普及最新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