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至关重要。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开展“四大比拼”,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着力构建“4432”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锻造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努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贡献蔡甸力量。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其他约束性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比拼赶超,着力推动发展能级新跨越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持续推动“四大比拼”“十大工程”走深走实,在突破突围中加快蔡甸发展能级新跨越。
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大比拼。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高位推进、常态督办,持续推动和服务好项目建设。聚焦谋划增体量。抢抓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机遇,紧盯“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等领域,统筹谋划一批投资体量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储备项目库投资超3000亿元。聚焦开工增动能。强化重大项目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审批,推动东湖高新国际创新基地等7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启动220千伏常福变电站建设,建成投用110千伏星光变电站。聚焦投资稳增长。健全全生命周期项目服务机制,服务敏华集团华中智造基地、天成自控等120多个续建项目形成有效投资。
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大比拼。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推动全域全员招商,强化有效自主招商,比拼招引市场主体在区内落户;建强招商队伍,做实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区域驻点招商。实施产业链招商,聚焦“4432”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链主”企业名录,精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加快推进中化冷链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加大区域结算中心、总部经济和商贸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强化平台招商,加强与中电光谷、联东U谷等园区运营商联合招商,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区。狠抓外资招商,持续擦亮中法、中德两大外资招商“金字招牌”,高标准策划外资集聚区专题招商会、德企蔡甸行、中德汽车人研讨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做强专业招商,密切与高力国际、德国海外商会联盟等专业招商组织、产业协会的合作,扩大蔡甸高质量发展“朋友圈”。做优存量资源招商,推动闲置园区、厂房、楼宇与优质资源对接,实现闲置资源二次开发和项目招引。全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个、外资企业10家以上。
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大比拼。发挥政府创新引导、企业创新主体、改革创新支撑作用,努力把创新驱动“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省级5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净增市场主体1万户、“四上”企业100家以上,建立初创企业“育苗”、中小企业“拔节”、高新技术企业“成林”、科技骨干企业“领军”的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新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增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0家。支持商汇融合、联东U谷国际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新增省级孵化载体1家、市级2家。突出创新人才招引。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把最高的礼遇给予人才,引入“科技副总”5名以上、科技特派员20名以上,吸引大学生1万人。持续推动成果转化。培育市级中试平台2家,完成成果转化1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迈上50亿元台阶。
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大比拼。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持续降成本,试点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落实工程项目分段办理施工许可、审批服务“全区通办”、外企登记“一事联办”等提升政务服务十条举措,全面深化“多测合一”“用地清单制”、拿地“五证同发”改革。坚决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信贷准入门槛。持续强功能,优化“绿税助企”精准智能服务平台,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建立跨省跨市远程异地评标智慧化、“一体四化”行政执法监督协调等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市场”新模式零工驿站。持续优服务,设立“个转企”绿色通道,及时查处市场主体反映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限时完成省市评价反馈问题整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区。全力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唯有与优者“对标”、与强者“比拼”、与快者“赛跑”,才能在困境中坚定信心,在前进中勇挑重担,在发展中突破突围。
(二)坚持转型闯关,着力增强现代产业新动能
紧紧围绕构建“4432”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新型工业化战略机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新兴增长极,着力锻造现代产业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