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提质,努力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
以“大干城建年”为主题,持续提升“三城联创”成效,围绕“两河三镇四区”空间布局,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要大抓城建、抓大城建。一要精心编制各类规划。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可行性和统筹性,着力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片区开发及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有序推进镇村规划编制。突出“多规合一”,统筹整合城镇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生态规划,实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图”入库。二要统筹推进片区开发。按照集中力量、集中要素、集中建设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西北片区和古镇片区。高品质打造好迎宾大道,使其成为西北片区的发展轴。加快传感器产业园及其配套生活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妇幼保健院新院、新疾控中心等项目,谋划实施市民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 “一园三中心”项目,打造新的城市地标。要精心规划,强力推动古码头景区、丁庄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古城墙恢复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潘河东片区和县城西南片区的规划开发,加快潘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三要持续做好路桥水绿亮“五篇文章”。新建扩建郑州路等15条城区道路,实现城区东西南北贯通。建设泰山路赵河桥、惠民路潘河桥、纬五路泥河桥,拓宽改造唐河大桥,提升城区供排水能力,建设一体化供水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园林绿化提升工程,对主干道路双侧进行绿化美化改造。持续提升城区亮化品位,打造靓丽温馨的城市夜景。
要大办交通、办大交通。重点实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工程”,联通交通动脉,形成开工一批、通车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方唐高速、唐河复航、社宛快速通道3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区位优势;加快东北环线、方唐高速太和引线、S330东段、S233、G234等干线公路建设和提升;新建改建县乡公路60公里,改建提升村道120公里,高标准打造农村公路示范圈,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做好唐河社旗港临港物流园、电商产业园等仓储物流项目的前期工作。
要加强城市和集镇管理。以争取早日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目标,以“三城联创”和“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常态化、精细化、智能化、网格化“四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对城区老化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彻底改变脏、乱、差局面。综合施策,疏管结合,开展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新增城区停车位2000个以上,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集镇是乡镇人口和资源的集聚地,是乡镇重要的开放窗口,各乡镇要把集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高标准编制城镇规划,全面提升建管水平,完善要素功能,提升承载能力,使之成为宜居宜业的镇级“小城市”。
(四)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塑造发展新优势
教育、人才、创新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旗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厚植创新力量,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抓好创新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作用,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逐步完善技术交易、创新孵化协同发展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强基提质”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加快推进城乡9所幼儿园、潘河学校、职教中心和其他义务教育提质工程等项目,切实解决大班额、入学难等问题。建强校长、班主任、教师三支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管厚爱,打造一支“四有”教师队伍,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巩固提升“双减”成果,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持续实施“人才兴社”战略,让社旗因人才更精彩,让人才因社旗更出彩。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农业农村、教育卫生、现代管理等领域,大力招引各类优秀人才,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环境,搭好舞台。全年力争引进科技创新人才10人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000人以上,培育技能人才、实用人才1万人以上。
(五)打赢打好环保攻坚战,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坚持“气土水共治、建管服并举”总体思路,实现“两降一控一升两达标”目标,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攻坚。完善日通报、周研判、月排序、交办问责工作机制,压实部门属地和企业的责任。坚持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春季以降低PM2.5为重点,夏季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重点,秋季以扬尘防控和秸秆禁烧为重点,冬季以重污染天气应对为重点开展专项行动。推动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持续提升。加大水生态治理力度。强化重点河道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积极推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项目。加大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排查整治力度,严格规模以上畜禽养殖环境执法监管。做好一、二级支流及沟渠水系的贯通和生态治理,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的源头防控、分类管理和治理修复,确保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农田林网绿化,千方百计增绿植绿,建设生态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