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4月8日)

  (二)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培育壮大产业体系。全面落实“136”工作举措,抢占风口产业新赛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强重点产业链条。坚持以链式思维抓产业,围绕科技健康、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氢能)、汽车等产业方向,细分领域布局,实施产业类项目37个,总投资55.8亿元。建立完善产业链项目储备库,加快推进上海优社动力等28个在谈产业项目落地,着力形成链条清晰、竞争力强、带动力明显的产业格局。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坚持全域布局、全链推进,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成熟运营商等外部资源,推进产业园特色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推动手拉手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项目开工,中原美谷科技社区、国润汽车产业园等项目竣工。创新产业投融资方式,发挥好投资运营平台公司作用,全年基金投资规模不低于2亿元,设立定向和非定向子基金3只以上,撬动社会资本2倍以上。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重点,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三大改造”项目12个,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提升工业企业专业化水平。鼓励引导企业应用智能化及清洁生产新工艺、新装备,邀请“三大改造”诊断服务商开展“入企诊断”,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

  (三)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发展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引领,高标准建设创新城区,让科技创新成为瀍河发展的最强音。加快汇聚优质创新资源。深化“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推动高成长性企业提质倍增,重点培育洛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助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四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研发覆盖率达到100%。发挥省科学院中原美谷、中关村、颐高等企业资源优势,科学布局建设市级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新增各类创新平台16家;支持颐高数字科创中心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引领瀍河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本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落实“河洛英才”计划,支持企业设立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柔性引进各类人才。落实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年攻坚计划,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速科研项目转化落地。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6亿元以上、增长20%;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5%。

  (四)深化城市建设提质,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深入落实“351”工作举措,以文明城市创建统领城市提质,外修颜值、内塑气质,全方位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两建设、三改造”为重点,谋划推进128个改造建设项目,建设兴业路等道路8条,改造老旧小区4342户。加快市政设施“微改造”,实施夹马营路、机车厂路断面提升,改造背街小巷5条,建设口袋游园8个,高标准完成“四化”提升19处,全域增植紫玉兰3000株。坚持市场化运作,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金家街片区征迁改造,谋划推动其他片区开发建设。聚焦资金争取、手续办理、加快进度三个重点,抓好6个安置房建设,确保群众尽早回迁新居。以文明创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标准推进文明创建,聚焦薄弱环节,做足精细文章,深入实施交通秩序、物业管理服务、文明素质等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和志愿服务。健全常态化督查、考核奖惩、网格化管理等工作机制,做到以考促创、以评促建、形成常态。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健全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十项措施,用好房地产纾困基金,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组织开展房展会等购房活动,活跃商品房销售市场。持续推进问题楼盘化解,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鼓励优质企业开发建设现代化未来社区,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力争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区。建好用好青年创业中心,打造青年智库,更好地服务青年需求。开展青创瀍河扶持行动,举办主题沙龙10期以上。实施青年安居工程,提供人才公寓194套,新建驿站2处。加快建设一批青年友好街区,增强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

  (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准落实“151”工作举措和“4+2”工作要求,以富民为导向,加快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个不摘”,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501户脱贫户及监测对象收入实现“两个高于”,“三保障”得到有效落实。严格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编制全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种植,加强与省、市农科院对接,引进高附加值新品种,3年内新发展精品蔬菜种植达到3000亩以上。开工建设羊肚菌产业园二期工程,扩大种植面积不少于80亩。依托神州牡丹园,建设牡丹(芍药)鲜切花生产基地,延伸牡丹种植产业链。壮大草莓、黄桃等瓜果采摘规模,发展近郊游、农家乐,整合开发黑王等社区非遗文化资源,着力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深化乡村建设运营。依托“一城一镇”,高质量编制《白马寺镇国土空间规划》和《白马寺镇集镇规划》,全面推动白马寺镇区建设。6月底前完成金村等4个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全区供排水覆盖率达到100%。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完善集镇建设体系,加快推进11个集镇建设项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常态化推进“三清两建”,建强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实施乡贤返乡创业“十百千”工程,壮大乡贤经济。深化“三变”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用好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稳定在75%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681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