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及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省委“十大战略”、市委“三项重点工作”和区委“13773”工作布局,坚持创新引领一条主线,大抓“风口”产业,全面深化“三强”发展战略,落实创新载体主体倍增年、项目建设提质见效年、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年、开放经济扩量提速年、城市品质功能强化年、红山规划布局落实年、党建全面拓展提升年“七项举措”,深化改革开放,提振市场信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打造全市创新要素集聚区、服务业发展引领区、现代化工业新城区、文商旅融合示范区、青年创新创业核心区、宜居宜业典范区和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活力西工、智慧西工、幸福西工。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人均GDP增速均为8%,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为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增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万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完成国家和省定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力争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五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定不移锚定区委“33328”工作思路和“13773”工作布局,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责任,奋力扛起建设“三个西工”的使命担当。二是必须坚持发展为要。强化大格局中抢机遇、谋发展的意识,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聚精会神抓落实,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盘,以西工的“稳”和“进”为全省全市大局显担当、作贡献。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从大处着眼、新处发力、难处攻坚,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创新向更高层级跃升,以改革优化制度供给,以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更好地把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后劲。四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做好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用实绩实效换取人民满意,努力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五是必须坚持实干争先。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拼抢姿态,牢固树立用成绩说话、以成效检验的工作导向,努力干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全力交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历史检验的发展答卷。
新的一年,我们要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全力以赴抢先机、拼经济、抓发展,奋力拼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业绩。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稳增长提能级,跑出经济发展新速度。把“拼经济”贯穿全年工作始终,锲而不舍抓项目、强招商、促消费、育主体,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提质、持续向好。狠抓项目攻坚扩投资。落实“项目建设提质见效年”,全力推进总投资1464.4亿元的252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41.3亿元。滚动实施“三个一批”,确保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达100%。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和精准管理,推动国际陆港、正大预制菜产业园等203个新建项目落地开工,生物医药产业园、博弘产业园等49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力争上半年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70%,10月底前实现应开尽开。加强融资项目对接争取和谋划储备,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及国开行、农发行政策资金,发行企业债10亿元以上,成立70亿元的城市更新基金。狠抓消费升级稳市场。落实“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年”,持续优化消费供给。提振传统消费,抓住节庆节会、重要时段,以六大商圈为阵地,联合重点商贸企业,开展特色主题促消费活动20场以上,力促消费市场回暖升温。培育新兴消费,拓展“线上+线下”“销售+体验”“展示+交易”消费新场景,引进布局高端商贸、特许经营、进口商品直销等新业态。积极争取房地产纾困基金,坚持“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机制,全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狠抓营商环境育主体。开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全年开展“四项对接”活动不少于30场,助力企业融资不低于15亿元,解决用工需求3000人,精准服务、高效办结企业诉求,加快创建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深化“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优化“企业开办+N项”服务。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升规纳统,全年入库“四上”企业70家。狠抓招商引资提增量。用好行业部门、工作专班、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等招商队伍,拓宽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渠道,围绕智能装备、生物制造、现代物流、智能科技、文商旅融合等重点产业,积极对接省投资集团大河控股、中关村产业联盟、北工大亚芯光电科技等,推动洛阳国际陆港、中关村君融科技园、北工大传感器等项目尽快签约。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科技产业园、凤凰谷产业园等载体平台,推动磁悬浮高速电机二期、海创中心、君胜自动化等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密切跟进北京启迪冰雪集团、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深圳贝特瑞等龙头企业,推动冰雪文旅综合体、方特主题乐园、新能源电池组件生产基地等项目尽快实施。全年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个。
(二)聚焦增活力添动力,锻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推进创新发展“1272”工作举措,落实“创新载体主体倍增年”,打造全市创新要素集聚区、青年创新创业核心区。推进创新载体提档升级。围绕科技孵化,依托智能科技产业园、西工硅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孵化器、加速器4个以上。围绕项目落地,实施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个以上,推动智能加油机器人、全智能光学检测机等项目加快产业化,实现中科驰睿、中科医云等项目投产达效。围绕能级提升,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园二期、解放硅巷等载体建设。全年市级创新载体达到10个以上,总面积突破5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和团队不少于600家。推进创新主体扩量提质。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跨越式增长。突出梯次培育,扩充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强化专项辅导培训,加速推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突出政策引导,落实科技创新一揽子激励政策,完善创新主体培育绩效评价体系,力争全年培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推进创新平台培优育强。建好技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平台、国创中心洛阳成果转化基地等平台常态运行,支持中科人工智能研究院、中鑫电机等建设省级中试基地,引导航空工业光电所、导弹院、华荣生物等申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建好研发平台,推进石化配件、大鱼视觉等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全年新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0家,推动重点工业和信息产业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推进创新要素高效汇聚。着力人才引育,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普惠政策,建立创新主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的人才引育留用模式,全年引进领军型科技人才2名以上、创新人才团队和青年创业团队50个以上。着力成果转化,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10场以上,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不少于4场,促成转化项目20个以上。着力政策服务,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层次人才奖励等激励政策,拓宽种子资金、科创基金等融资渠道,支持初创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