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系统治理、一体保护,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实施生态环境十大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十年禁渔令,整治排污口393个,神定河流域获批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累计调水535.2亿立方米。加强大气污染管控,优良天数比例达92.6%。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林相季相改造31.9万亩,林长制获国务院表彰。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的521件信访件办结,8项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完成。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放“碳林贷”“排污权贷”等4.2亿元。郧西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武当山特区创成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竹山县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七)增进福祉、兜牢底线,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8%。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5所,新增学位3.1万个。深入实施“323”攻坚行动、医联体医共体提质工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6.2%。完成“保交楼”任务1519套,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保障住房1000套。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提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提高10%。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1%、14%,发放救助资金10.8亿元。市老年人养护中心建成投用。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浙江路体育公园投用。抓早抓小、以快制快,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打赢多起疫情防控阻击战。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加快平安和法治十堰建设,群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加强。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解决各类问题1.3万个,培植共同缔造示范样板点72个。坚持依法行政,广泛开展“八五”普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2部,办理人大建议154件,政协提案193件。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同时,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机关事务、气象、档案、地震、人防、残联、老龄、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驻堰单位,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同时,十堰发展还面临一些短板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中小微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订单不足等问题;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等社会民生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抓落实的本领不强、能力不足、作风不实。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堰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深化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锚定示范区目标定位,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四化同步发展,着力优化五大结构,实施七大工程,推进十八个示范,加快建设“山水车城、宜居十堰”,再创仙山、秀水、汽车城战略优势。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六个更好统筹”重要要求,突出稳增长、提信心、促改革、强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做强示范着力点、产业增长点、项目支撑点、招商发力点、消费引爆点、民生保障点,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加夯实绿色低碳发展之基、激活战略优势再创之源、走好共同富裕和现代化之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成势见效,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完成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年度目标任务。
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我市外部环境、现实基础和发展阶段,符合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既实事求是又积极进取,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有利于增强信心、引导预期、凝聚合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谋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施非常之举,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加快转型,突破性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
把产业转型作为换道领跑的关键一招,推动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力推动主导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紧盯“五化”方向,坚持电动为主、商乘并举,整专一体、整零协同,力争生产汽车51万辆,全产业链产值1550亿元。做强商用车。倾情倾力服务东风,积极落实东风十堰基地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争创商用车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东风商用车新一代平台(D600)建设,持续推进东风商用车攻关港口无人集卡、矿山智能卡车研发生产。推进大运和神河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启动山西鹏飞氢燃料重卡等项目。力争商用车产量22.7万辆、产值450亿元。做大乘用车。支持东风小康、易捷特扩产提能,加大SUV、MPV等新车型导入,扩大对外出口规模。力争乘用车产量18万辆、产值110亿元。做优专用车。支持驰田、帕菲特、迅捷安、震序、湖北一专等企业深耕环卫、消防应急、抢险救援等细分领域,发展多品种、高附加值专用车。巩固提升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支持东风越野车开拓高端民用市场,建设全国一流的军车和高端应急装备车辆生产基地。力争专用车产量10.3万辆、产值130亿元。做精零部件。借智借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手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中心。启动东风底盘智能工厂搬迁等项目,加快东风商用车车身厂项目建设,推动正和高端重卡车身达产达效。培育壮大三电系统关键零部件企业,支持东风零部件、东实汽车科技等企业在电驱动、智能座舱、智控底盘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零部件从结构件向功能件转型发展。力争零部件产值600亿元。做实智能装备。启动东实玖行换电、高周波高端装备等项目,推动东风专用设备、恒进感应等达产达效。力争智能装备产值260亿元。做全车生态。支持东风商用车完好率中心、网络货运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汽车检验检测平台,实施玄岳大道、紫霄大道车路协同项目,打造汉十高速多能源示范应用场景。新建换电站9座、公共充电站200座、充电桩8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