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8日)

  九、始终坚持团结奋斗、守正创新,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人人参与、各尽其能,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持续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字招牌。

  筑牢平安基石。把平安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着力打造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打好打赢风险防范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和各类专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依法严厉打击逃废债,有力推进农商行风险化解及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扎实做好“问题楼盘”化解工作。加强欠薪问题源头治理。完善供应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抓好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化工园区、食品药品、消防森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做好“三防”和防地震等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优化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㉓,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加强智慧公安建设,全力推进扫黑除恶、禁毒攻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强化老旧小区、特种行业等重点场所的治安管理,全力“防命案、压事故、降警情”。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建优配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支持退役军人返乡就业创业,持续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倡导健康生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推进全民健身。加快曲棍球场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高水平办好2024年中国青年女子曲棍球联赛、广东省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积极为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做好准备。完善城乡“15分钟健身圈”,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加强医疗保障。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全面推进市人民医院建设省高水平医院,加快提升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打造全市医疗中心,着力构建“一中心多支点全覆盖、能防能治能救命”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实施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师下乡”三大工程,年内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市、县疾控体系改革,全面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全力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确保覆盖率达到80%以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服务“一老一小”。加快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成17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有序推进“长者饭堂”建设。支持发展银发经济,实施医养结合提升工程,持续加强老年健康服务管理,着力培育旅居养老产业。推动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措施,健全普惠多元的托育服务体系,支持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着力提供公平发展机会、创造稳定奋斗环境,激发全社会奋斗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弘扬劳动精神。引导群众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增强致富本领。积极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打造“美云家政”品牌,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支持创新创造,持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拓宽致富渠道。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落实4.0版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建好用好“乡村振兴车间”“乡村就业车间”,促进就地就近就便就业。加强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农村电商产业园等各类创业载体建设,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

  共建文明社会。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以文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五育并举,加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科学合理有序撤并农村“小散弱”教学点,新增优质学位7078个。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三所学校”建设,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机制、“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等教育改革。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推进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和教育专业能力提升,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186名。实施县域高中发展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办好青年夜校和老年大学,不断丰富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突出以文塑城。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扩大岭南祖地、中国禅都、中国石都、中国硫都等文化名片影响力,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支持罗定学宫等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年内全市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二级站以上标准,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率达到75%以上。推动以文兴产。大力引进知名实力文旅企业,打造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和文旅品牌。高标准推进大金山文旅休闲基地项目建设,支持象窝山生态园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长岗坡文化休闲旅游区、磨刀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形成“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十、持续加强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建设,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996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