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强化廉洁纪律和财经纪律约束,突出抓好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过“紧日子”“苦日子”来保障群众过上“好日子”、企业过上“稳日子”。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再建一个新城区、再造一个新湘桥”而团结奋斗!
附件:
名词解释
1.“六大行动”:实体经济“大提质”行动、深化改革“大攻坚”行动、城市品质“大突破”行动、潮州文化“大兴盛”行动、社会民生“大改善”行动、政府效能“大提升”行动。
2.“1家国有企业+5家控股公司”国资平台体系:“1家国有企业”指广东瀛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家控股公司”指潮州市瀛洲布谷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潮州市瀛洲社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潮州市瀛洲新型城镇化产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潮州市瀛养餐饮有限公司、潮州市瀛洲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3. 城中村“十个一”工程:建设一个村口牌坊,利用宗祠公共场地打造一个文化广场,建设一个村民公园,美化一条主路,建设一个消防站,建设一个停车场,维修开放一个文史建筑,清理一个池塘或水系,整理一片可供开发地块,建设一个肉菜市场。
4. 文化强区建设“二十项行动”:理论宣讲“串线织网”行动、基层宣传平台整合行动、学习教育常态化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行动、扩大湘桥影响力行动、守好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行动、文明新风培育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行动、精神文明创建行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文化品牌惠民行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行动、体育事业加快发展行动、历史文化遗产保育活化行动、湘桥文化符号构筑行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行动、文化产业高质量提升行动、“遇见湘桥”外宣品牌打造行动、“请进来”文化体验行动、“走出去”文化交流行动。
5. 安全生产“四方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公民社会责任。
6.“五外联动”组合拳: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联动。
7.“四个一”机制:一项目、一领导、一专班、一清单。
8.“无障碍施工”工作机制:成立由区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无障碍施工协调领导小组,建立无障碍施工指挥长、联络员制度,压实辖区保障无障碍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各级联络员负责第一时间跟进、沟通协调各自辖区内现场施工建设存在问题,及时上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按期保质完成目标任务。
9.“破网开窗”:拆除防盗网、打开救援窗。
10. 绿美湘桥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11.“林分”:郁闭度0.2以上的,具有一定结构层次(树种组成、林层或林相、疏密度、年龄、起源、地位级等)的有林地。
12.“林相”:林分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森林的外貌特征、树种组成、树木高度、林冠层次、径阶分化、健康状况等。
13.“驻·聘联通”工作机制:“驻”指在全区遴选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企服务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结对联系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开展驻企服务工作。“聘”指聘请有代表性的企业高管担任区政府工作部门经济顾问,为湘桥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好思路、好办法、好计策。
14.“三线”:电力线、通信线、有线电视线。
15.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四个一”要求: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领导、一抓到底。
16.“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17. 市委“1+1+8”人才制度体系:第一个“1”指《中共潮州市委 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第二个“1”指《中共潮州市委关于加强党管人才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8”指高青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优质服务保障、平台团队建设、潮籍乡贤回归、人才资源汇聚、荣誉表彰激励、人才引育宣传等8个“韩江人才计划”专项制度。
18. 湘桥区“6+7+8+20”人才工作体系:“6”指推进教育强基、医疗提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文化兴盛、乡村振兴等六大重点领域人才行动;“7”指破解当前人才工作存在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短缺、电商产业专业人才缺乏、产业转型高技能人才缺少、非遗工美人才后继乏人、文旅人才匮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足等“七大问题”;“8”指打造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产业转型、高技能、非遗工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八支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湘桥人才队伍;“20”指实施“走出去”“组团式”“市场化”引才,畅通海外侨胞联系服务家乡渠道;搭建各类人才交流、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完善人才引进编制“周转池”制度等人才工作机制;分类施策开展本土、紧缺人才培养;打造“湘遇·湘约”等服务品牌,叠加出台人才服务措施,搭建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常态化人才活动机制;协调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强化人才工作资金保障等“二十条”人才“引育留用”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