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城市科学基因。将“自由探索、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塑造光明独有的“科学基因”和城市性格。打造全市独具特色的科普教育新品牌,用好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高校、深圳科技馆新馆等资源,创建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学进校园、进社区,推出十大科学精品课程,组织科技研学活动,谋划推出一批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科幻影视、电子竞技等活动,点亮青少年科学梦想。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等各环节,融入科学元素、增添科学气息。办好读书月等系列阅读活动,打造书香光明。实施城市营销计划,创作主题曲、推出形象片、做强公众号,推出科学城标识,提高光明科学城的城市品牌和影响力。
四、深情演绎“民生”这首主旋律,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之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
民为城之本,人心往之,城必兴焉。科学的发展、产业的兴旺、城市的繁荣,最终目的都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一件抓落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每一位平凡的奋斗者护航,让幸福光明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推动就业扩容提质。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高水平运营光明科学城人才港,吸引优质服务机构20家以上,完善招聘、猎头、培训等全链条人力资源服务业态。优化升级光明就业网,开设技能培训专区,年均发布岗位5万个以上,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打造创业孵化基地10个以上。持续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技能培训。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保持城镇登记失业率在1%以下。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深圳市科技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双示范区”,打造全市领先的智慧教育城区。建成一批高质量教育基础设施,新增中小学24所、学位3.8万个。努力提高民办教育质量,积极引进国际和港澳名校办学,建成1—2所高端国际化学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探索符合光明实际的集团化办学与合作办学路径,推进大学区招生,着力打造一批名师、名校、名课,让更多孩子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建设北部医疗中心。培育辖区“三甲”医院优势学科群,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遴选打造10个研究型科室。支持中山七院建设国际医疗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院,高标准加快建设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支持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建设全市乃至全国中医药最高水平临床示范基地。推进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建设,支持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创新发展。新增社康中心8家,力争千人床位数达8.4张,千人医生数达3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84岁,朝着“超级医疗中心”建设目标稳步前进。
全面提升住房品质。加快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轨道引领等九大住房行动。多渠道筹集建设公共住房4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供应各类住房7.2万套。坚持房住不炒,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信心提振、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新增入市商品房400万平方米。提升商品房供应品质,规范租赁市场秩序,完成8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完善康养育幼体系。打造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公明、光明社会福利院与区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差异化发展,建成养老机构6家、养老床位数660张以上,实现长者食堂和助餐点社区100%全覆盖。进一步拓展托幼服务资源,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建成托位5200个,其中普惠性托位4160个,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
关爱帮扶弱势群体。落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街道社区社工服务站点全覆盖,建成6家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多渠道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培育5家以上残疾人企业或社会组织,每年培训残疾人300人次以上,加快无障碍城区建设。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兜底民生保障。
下大气力打造平安光明。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防范化解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等突出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把工作重心从矛盾化解向源头预防推进。扎实开展法治光明建设,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新,完善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争创非诉矛盾纠纷化解示范区。加强退役军人和双拥共建工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全面提振集体经济。探索集体土地合作开发、自主开发、作价入股等新模式,紧抓土地和物业开发、物业运营、资金管理、实体产业发展等领域,进一步激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区属国企与社区股份公司合作发展,重点推进合水口、红星、西田等社区产业空间统租纳管,纳管空间200万平方米以上,高效运营原同富裕工程资产。完成社区股份公司股权改革,力争实现集体资产总规模翻倍、股民人均有效分配明显提升。
持续提升城中村综合品质。启动城中村综合品质提升计划,在基础设施和市容环境大变样的基础上,重点完善城中村文体设施、口袋公园、停车场、交通微循环等综合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启动迳口、羌下、碧眼、石围等一批城中村“城村一体”空间统筹规划及整治提升,着力打造设施完善、村城融合、各具特色的示范街区20个以上。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租赁改造,提供高品质、低租金的新型人才公寓、产业宿舍不少于1万套。通过拆除、租用等“微更新”“微整备”方式,积极盘活城中村老旧危房和低效空间,有序导入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以“微改造”带来“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