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集中精力抓经济抓产业,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7.持续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全面落实经济运行“日跟踪、周盘点、月调度、季总结”,健全41项基础数据监测体系,加快落地智慧统计试点,针对主要指标分行业、分场景研究政策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始终在合理区间。
8.推出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出台支持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传感器、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修编完善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9.落地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星源材质、科瑞、汇东晟等项目15个,加快建设贝特瑞、燃机电厂、电连5G高性能材料、潮州三环等重点项目28个,新开工光明电源基地天然气直供专线、东江智能家居工业园、华星光电高世代配套项目等亿元项目18个,谋划储备动力电池总部及灯塔工厂、生命健康产业专业化园区、智能安防产业基地等项目19个。
10.引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深化全员招商、基金招商、股权招商、以商招商组合模式,力争引进培育上市公司6家、十亿级项目5个,百亿级项目1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300家。全年集聚未来产业领域企业100家以上。
11.筹集拓展优质产业空间。实施“5+8”连片产业用地整备攻坚战,释放产业用地不少于76公顷。开展白花社区产业用地土地整备,谋划通过大项目带动大片区发展,对片区整体规划进行重构,布局产业宿舍、商业服务业、学校医院等高品质配套,打造大型产业社区样板。全年筹集高标准产业保障房不少于400万平方米。打造东坑、塘家社区返还用地等一批“工业上楼”和特色园区示范项目。启动桥头工业区等8个旧工业区综合改造提升,释放优质产业空间30万平方米以上。提升华强创意园运营水平和产出效益。
12.持续激发消费商圈活力。打造凤凰城国家级消费商圈、地铁6号线活力商业带、茅洲河滨水休闲商业带,推动长圳TOD商业中心建成开业。加快光明国际汽车城二期建设。开展“食在光明”“购在光明”“汽车欢乐购”等主题消费活动。
13.持续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以企业诉求为导向完善挂点企业服务机制,搭建企业供需合作平台,制定出台更加精准“滴灌”的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高标准完成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帮助企业降低综合成本。持续推广政务服务、区域环评等系列改革举措,扩大“一件事一次办”和全市域通办服务范围。
三、夯实城区发展基础,扎实推进深圳北部中心建设
14.完善城市规划。高水平编制光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开展茅洲河中央水岸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玉律温泉文旅度假区开发策略研究,积极推动光明小镇规划建设。
15.加快土地开发利用。启动轨道13号线车辆段周边商住综合体等用地出让工作,新供应居住用地12公顷以上。启动科学城体育中心、光明高中园等项目土地整备,完成土地入库123公顷以上,推动长兴科技工业园、塘家第一工业区等城市更新和利益统筹项目,完成土地供应不少于28公顷。
16.建设枢纽城区。开工道路15条,建成30条。推动龙大高速光侨立交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南光高速光侨立交、外环高速白花立交前期工作。新改扩建非机动车道40公里以上,划定非机动车停放区200处以上,新增宜停车泊位300个,新建立体停车库4个,进一步缓解停车难。开通高频接驳巴士线路10条以上,新投入公交场站2个,新建、改造公交候车亭20个。
17.建设智慧城区。先行试点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数字化标识体系,推进全域智理“一网统管”改革,建设“数治光明”平台,推动经济运行、网格管理等多场景智能化深度应用。加快推进市民门户三期和i深圳二期光明项目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光明政帮办”政务服务体系。
18.建设韧性城区。推进光明能源生态园项目建设,建成运营光明环境园。加快建设光明科学城供水保障工程一期,完成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光明节点项目、光明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建设。启动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和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建成光明科学城片区1—2个直饮水试点。加快完善管道天然气管网及调压场站功能,累计完成11万户“瓶改管”,实现全域清瓶。
四、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进高质量与高颜值良性互动
19.加大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打好提气、净水、减废、降噪、净土五大攻坚战。以“五控”攻坚行动推动大气环境治理,保持空气优良率、PM2.5浓度等大气指标稳定达标。完成楼村水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一期。探索一般工业固废集中收运新模式。保持声环境功能区全天候达标。
20.持续提升市容市貌。建设提升石榴籽公园、科学城智慧公园等10座公园,新建郊野径80公里。完成光明湖碧道主体工程,加快建设玉田河碧道。打造全市垃圾分类处理标杆城区。更新废损井盖不少于3000个。
21.启动城中村综合品质提升。选取迳口、楼村旧村等6个城中村作为第一批“城村一体”空间统筹规划及整治提升试点,整合社区集体、区属国企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实施“拆、治、兴”并举,实现城中村产业形态优化、面貌美化、功能提升、文明跃升,探索城中村开发、管理、治理新路径。集中整治一批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安全隐患明显的城中村电力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