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广共建共治共享“龙岭模式”,打造10个以上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综合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处置重点房企债务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要求,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五)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活力
一是全面服务深港合作大局。围绕深港合作所需、结合龙岗自身所能,持续提升“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水平,更好服务深港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科技、产业、空间等优势,加快推进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建设。加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平台纽带作用,深化龙岗与香港在科技、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聚焦港人港企在龙岗发展实际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持,让更多香港同胞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二是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落地。扶持超50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4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上云。深入实施项目审批“1+N”政策体系,推动各类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扎实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专项行动,完善“龙i企”平台,全力做好服务企业工作。
三是全面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出台学区化治理改革实施方案,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影响力;积极推进“云端学校”建设,将黄龙陂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未来教育实验学校。推广延时门诊、错时诊疗等特色便民诊疗服务,扩大“全院一张床”覆盖面。持续优化社会组织、社会救助、儿童收养等审批流程,制作“清单式”服务指南。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将区第六人民医院、区第二中医院打造为全区医养结合示范性项目。
四是全面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加快“1+11+111+N”智慧城区运行体系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提升城市运行和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广智慧民生服务,持续深化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2023年3月前完成全区半数以上既有重要公共建筑、交通基础设施、水务基础设施建立BIM模型,并导入CIM平台。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更多事项“秒批”“秒报”。
(六)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结硕果
一是稳步有序“降碳”。深入探索工业大区“两山”转换路径,实施龙岗区节能减碳总体方案,高标准打造一批近零碳试点项目。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全年总体建设规模约300兆瓦,年发电量2.8亿度以上。加快推动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工程龙岗段开工。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高标准筹办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将论坛打造为展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和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是扎实有力“减污”。加快推进平湖辅城坳、嶂背片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超900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推动水环境向“全面创优”迈进,水质优于地表Ⅲ类水的河流长度占全区河流总长度50%以上;全力推动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确保PM2.5浓度优于市下达年度目标值。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大噪声综合治理力度,打造宁静城区。
三是久久为功“扩绿”。深入落实“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建成区儿童公园、龙城公园活力谷、大运AI公园及15个社区公园,加快樟坑径山廊示范段、园山绿道等项目进度,新建和改造绿道8公里,打造精品远足郊野径线路,构筑多道融合、全域覆盖的步道网络。开展城区“绿化美化”提升行动,扎实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加强城市绿化树木规范管理,完成造林150公顷,种植乔木8000株以上,新增立体绿化超3万平方米。
(七)聚焦“民生七有”目标,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再创佳绩
一是让市民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大力推进市第二眼科医院、区骨科医院二期等20个在建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新增病床位500张以上。推动现有医疗资源升级改造,打造有温度、人性化、实用舒适的医疗空间。实施“名医高徒”“学科尖兵”培养计划。深入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治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科学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新阶段医疗救治工作。
二是让市民享有更精彩的文体盛宴。加快深圳音乐学院、龙岗国际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建成5个街道文体中心。申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赛事,举办“2023深圳龙岗半程马拉松”及具有龙岗特色的IP音乐节。大运天地建成投入使用,推进大运北国际化文创街区、大田匠作文化村等5个特色街区规划建设与品质提升,强化鹤湖新居等客家古民居、古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全面促进科技、人文、艺术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湾东超级文化走廊。
三是让市民享有更充分的社会保障。筹集建设公共住房2.62万套以上。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幸福家园、老有颐养”行动,实现区级养老护理院项目主体开工建设。扎实开展青年发展型、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普惠托育机构5家。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广西靖西、那坡等地实现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