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归功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的英明决策,是全县人民在县委带领下凝心聚力、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柳城各级直属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中心城市融合、与周边县区联动发展不足,区位和空间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二是工业要素资源趋紧,大型龙头企业偏少,新旧动能转换不快。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城带动力不强,城乡融合度不高,乡村振兴力度仍需加大。四是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此外,政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责任不强、效率不高、进取不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县政府将勇于面对,坚决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根据中国共产党柳城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指示和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秉承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九大工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3年柳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5%以上,其中一产增长6.5%,二产增长10%,三产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完成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以内。
落实今年部署,做好今年工作,需要以“稳”为基、以“准”为要、以“新”为核、以“快”为先、以“实”为本。以“稳”为基,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经济、稳人心、稳大局,坚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沉着应对复杂局面和各种挑战,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以“准”为要,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中央、自治区、柳州市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发展新形势、新动态,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提高工作精准度和有效性。以“新”为核,就是要以改革创新厚植发展优势,坚决破除传统思维定式,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下好改革发展“先手棋”。以“快”为先,就是要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上级部署快贯彻、政策措施快衔接、目标任务快落实,在区域发展竞争中先人一步,赢得主动、以快制胜。以“实”为本,就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干克难,要甩开膀子,重心下沉,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实地查实情、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围绕以上总体要求,实现今年发展目标,要重点做好六大方面工作。
(一)致力加快工业扩张,在“稳发展”上彰显更大担当。
坚持把强工业作为稳增长的主战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工程,努力建设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拓展区。
聚力扶企业强产业。深入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扶持东风容泰、川东化工、安琪酵母等龙头企业壮大做强,推进精细化工、食品和医药、金属精加工等重点产业补链延链稳链强链,加快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6亿元以上,加快东风容泰、国际生物健康产业园、广西田园化工园中园项目建设,实现入园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动工建设柳城食品和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兴达化工、环旭贵金属、深广节能等项目按期完工。鼓励制糖企业入园整合发展。支持制药业、缫丝业通过科技创新上新品、扩规模。扶持12家企业上规入统,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10家,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6亿元以上。
聚能建园区筑平台。按照新修订的《柳城县工业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多渠道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工业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配套。重点抓好六塘化工集中区整改提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落实“一园一策”安全整治提升方案,确保安全风险等级再降低。加快建设园区集中供气、供热等项目。积极谋划周边村屯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工业区进一步拓展。沙埔工业片区在原有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围绕柳州市机械等支柱产业上项目,建设金属精加工产业园。持续优化马山工业片区、河西工业片区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盘活存量用地,确保企业落地需求。突出抓好标准厂房建设,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指标任务。
聚势抓服务优环境。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年”,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深入企业排忧解难。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难点、痛点,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减投资项目办理时限。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推动金融政策及金融服务靠前发力,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继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监管体系建设,增强国企发展活力。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大力培育更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享受创新优惠政策,出台政策扶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