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7日)

  纵深推进重点改革。对标广州、珠海等先进地区,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出一批上下贯通、多部门协同的“集成式”改革,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继续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审批等行政审批服务机制,推广帮办、代办服务;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开办全流程,推行“一窗通办”,以“小切口”牵引营商环境“大变化”。深入开展国企改革发展行动,筹建高新区2A级实业公司并探索市场化运营,强化国有资本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

  协同推进开放合作。紧抓“双区驱动”“一核一带一区”战略机遇,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海南自贸港合作,主动融入大市场、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加快大发展。借助省长挂点、广州对口帮扶湛江的难得机遇,做好区位优势文章,谋划发展物流经济、空港经济,精准对接珠三角、承接产业经济外溢,“腾笼换鸟”,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海东海关、中海油码头的优势,引导企业“借船出海”,主动“走出去”参与国内外各类展销活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四)聚力涵养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注重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级,让城市环境“美在坡头”,让更多人气“聚在坡头”。

  完善城市宜居功能。加快推进片区开发,强化城市辐射能力,大手笔推进奥体片区、灵山岭片区、龙王湾片区和南调河片区开发,加快海洋科技产业园建设,拉开城市扩容框架。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动工建设南油(首期)“三旧”改造工程,打造城市更新样板。加快建设社会治理智能平台,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坚决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深化全域创建十大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行动,持续整治“六乱一超”现象,以崭新面貌迎接“国检”。

  健全综合交通网络。实施综合交通大会战,打通立体交通“大动脉”,打造区域道路成环成网的空间新格局。推动湛江环城高速南三大桥、海川大道扩建、省道S286南三段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车,推动广湛高铁、湛江机场高速、沈海高速扩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提速建设,推动高铁东站与广湛高铁同步建设、同时通车。加快南三岛至东海岛、调顺岛至海东新区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力促快速交通“湾区成环”、湛江湾东西两岸融为一体。谋划实施南三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乘“机”打造空港枢纽,加速南三岛整体开发建设。继续完善海东新区起步区交通路网,加快推进海盛路、金湾南路、东城中路东段建设,启动区教育基地公共基础设施工程一期项目,建成龙王围路,打通“断头路”,畅通道路内循环“毛细血管”。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实施通建制村“单改双”工程和公路连接线升级改造,实现农村路与快速、高速“串线成网”。

  (五)聚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工程”,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用好“城”的优势,“镇”的功能,“村”的特点,念好“山海经”,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让乡村美起来、百姓富起来。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决扛起“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责任,抓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托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底线。持续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官渡镇、龙头镇1000亩水田垦造。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全力支持粤良种业推进优质稻种业创新园建设;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强化订单农业以及全程监管溯源管理,完善国家对虾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信息平台;大力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加快打造官渡蚝、乾塘莲藕、南三青蟹、麻斜软红米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快粤水远洋渔业基地、海洋牧场、深水网箱平台建设,推进工厂化养殖,打造“蓝色粮仓”;加快发展“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观光农业,继续打造提升“城市农业公园·一方乐田”以及乾塘荷花世界、坡头阳光玫瑰园、官渡“蚝情满怀一条街”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公共资源全方位向镇村下沉,提升镇(街)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传统乡村向美丽乡村转变。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大力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规范农村住房建设,纵深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加强村庄美丽绿化和“四小园”建设。持续建设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推进农村“四好农村路”、电网、供水、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机制。推进莫村等10个“红色村100”示范工程地标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争每个镇(街)建成1-2个特色乡村。全面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文明建设,创建一批环境优美、生态悠美、民风淳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支持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在安排不少于10%的计划指标用于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的同时,用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点状供地、留用地开发利用等政策,确保产业项目有地用、快用地。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流转与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探索利用农民留用地兴办实业途径,增加分红收入。加大乡村产业扶持开发力度,做好“土特产”文章,指导群众向“山”要钱、向“海”要粮,在林下产业、庭院经济、海上牧场等方面挖潜,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乡土”路线,打造越来越多的“特色”品牌和优质“产品”,形成农产品“加工—物流—营销”的全产业链,拓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民宿、康养等新业态新产业,努力实现好“产品”向大“产业”转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72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