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3月8日)

  融入湾区产业体系。大力宣传推介《梅州方案》相关优惠政策,围绕铜箔、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形成与湾区梯度转移、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研究制定总部经济激励措施,鼓励支持本土企业、乡贤企业和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在梅县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全力支持总部在梅县的三家地方法人银行做大做强,促进总部经济与制造业当家协同发展。

  打造融湾承接平台。加快推进城东炸药仓库及周边、梅畲快线沿线等相关产业用地收储,谋划建设智能家电、高端制造产业园中园。努力盘活城东上坑闲置用地、南口扶大工业走廊低效用地,确保今年产业用地储备新增1000亩以上。用好用足省支持建设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政策机遇,集中资源要素,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地标准厂房、道路、环保、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升级为省产业园。严把项目准入关,逐步提高亩均税收和投资强度标准,有效提升园区整体效益。健全机制、多方联动,加强入园企业闲置厂房、土地等综合利用管理。依托新一轮产业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推动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设立产业、科创等“反向飞地”。有序推进梅州综保区二期建设,确保年底封关验收,加快梅州国际无水港合作运营,努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高水平开放新平台和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夯实融湾基础设施。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围绕项目转”的要求,继续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00万元,谋划储备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环保、民生、新基建等项目,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随时拿得出、可申报、能推进,以重点项目构筑发展硬支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银行贷款等,加快推进总投资338.4亿元、年度投资74亿元的59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超额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服务保障梅龙高铁、瑞梅铁路、汕梅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力促长深高速白渡出口、汕昆高速畲江出口早日动工,西部快线年底基本建成,东部快线全线动工建设。实施5宗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23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韩江(梅县段)治理工程、梅县区产业集聚地供水工程(城东、白渡片区)、梅县区崩岗治理工程(南口镇荷泗片)等水利项目。推进帅乡输变电工程配套电线管沟、瓜洲110KV输变电站和综保区、产业集聚地储能项目,持续跟进荷树园电厂四期项目,加快九龙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大布局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

  (二)狠抓实体兴实业,壮大县域经济新引擎

  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嘉元时代、嘉元科技、超华科技等7个总投资124.8亿元的铜箔等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铜箔项目今年8月逐步投产,力争超华科技年产600万张高端芯板项目年底投产,力促石墨、铝箔、镁锭、光纤元器件等项目落地建设,力争以铜箔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支持BPW车轴开拓新市场,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力推特变电气二期、盛富金属四期、庆达科技二期、欣桐科技二期“拿地即开工”。推进16家以上工业企业技改升级,争取新增规上企业12家以上,确保完成工业投资23亿元以上、技改投资7亿元以上。

  全力招大商招好商。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第一抓手,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配强配齐招商工作队伍,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实效,确保完成新签合同项目计划投资总额77亿元以上,当年实际投资额达15.5亿元以上。加大综保区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产业,力争年度引进项目40个以上,进出口贸易额70亿以上。推动成立广州、佛山梅县商会,健全政府和客属商会的招商协调机制,推动乡贤回乡投资兴业。深入实施暖企行动,鼓励本土企业增资扩产。

  促进消费持续复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商家开展促销活动,扩大家电、零售、餐饮、住宿等消费。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大文旅产业推介力度,推动雁南飞、雁山湖、客都人家等文旅企业快速复苏,支持松口古镇、王寿山、松源红色旅游、梅南九龙嶂、南口侨乡村等开发建设。继续承办好梅州马拉松、足球联赛等体育赛事,促进体育消费。推进俊诚、华璟新能源汽车销售等项目,着力打造粤北新能源汽车交易服务基地。完善农副产品冷链、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落实房地产“金融16条”、公积金贷款比例调整等系列措施,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促进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恢复和有效释放。

  (三)振兴乡村出实绩,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坚决守住“三条底线”。守住耕地红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建立健全撂荒耕地整治长效机制,完成上级下达复耕复种任务。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600亩。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确保年内全区所有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狠抓乡村产业振兴。深入推进金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两园两区”建设,持续做大做强金柚、绿茶等优势产业。鼓励扶持龙头企业优品种、提品质、强品牌,着力把梅县金柚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争取新认定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2个,新建省级“菜篮子”基地5个。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供销社联农扩面工程。支持丝苗米、金线莲、鸡枞菌、小龙虾、肉鸽、油茶、葡萄等乡村特色产业做精做优,发挥大黄村、侨乡村产业社区辐射带动作用,提升联农带农效益。用好省“预制菜十条”政策,大力发展客家盐焗食品、腊味、梅菜、咸菜等预制菜。做好“土特产”文章,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布局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一批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7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