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打造三产发展亮点。统筹培育发展“六大服务业”,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向高价值和专业化提升。加快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用足用好“红、古、绿”等特色旅游资源,精细谋划热水康养度假区、翠山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风景区、林寨古村升级改造、贝墩温泉等项目,加快弘顺东江缘森林康养基地、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推动荣佳国韵温泉度假村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复合型”网红打卡点。推动印象新天地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与世纪广场、百盛广场、东方广场、商业步行街等商贸旺地形成衣食住行应有尽有、游购娱乐紧密结合的县城核心商业圈。谋划建设物流集散中心,稳步推进广东供销天业(和平)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推动现代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城郊、农村延伸,打造粤赣现代物流重要集散地。积极拓展农机服务领域和范围,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壮大乐源生态农业等一批农机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农产品直供配送中心建设,畅通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双向流通渠道。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路径,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聚力抓机遇、融双区,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等历史机遇,持续优化交通、产业、机制等对接联动,推动我县“融湾”“融深”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完善交通物流网络。加快推进国道G238线鸭塘至兴隆中桥段、省道S253线热水至青州段改建工程,推动国道G238线古寨至三多段,省道S229线中前至高涧段、米福至镇山段路面改造工程和“四好农村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河惠汕高速北延项目建设,进一步畅通城乡交通路网。依托赣深高铁、粤赣高速、京九铁路和城市路网,着力优化现代物流基础布局,全方位提升与“双区”物流的通达水平。
二是持续推进产业共建。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用好深圳福田对口帮扶机制,加快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和平实际的“双向飞地”“反向飞地”等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优惠叠加、利益共享”产业共建和“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产业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招商小分队等专业招商力量,围绕钢铁、食品饮料、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示范引领优势明显的大企业大项目,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依托腐竹、猕猴桃、丝苗米、油茶(跨县集群)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加强农业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优质农特产品提档升级,打造区域品牌,努力成为“双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
三是健全衔接制度机制。对标“双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2.0建设,着力破解制约人员、信息、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让“融湾”“融深”的“链接”更畅通。抢抓河源纳入全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市的机遇,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支持和配合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落实“证照分离”举措,打造更高水平营商环境。用好用足“双区”国际人才特区的优势和资源,创新人才交流平台,探索建立人才共引共育共享对接交流机制,搭建港澳青年在和平交流学习、就业创业平台,促进更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为和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聚力抓改革、促消费,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向改革要动力,充分发挥投资、消费作用,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断释放发展潜力。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培植新兴税源。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支持国企聚焦主业,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振兴、医疗健康、产城融合等领域项目建设,提升县属国企投融资能力。大力盘活闲置国有资产资源,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一镇一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农村资源要素有序流动,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收益。
二是释放消费市场需求。实施促消费专项行动,打好“消费券+消费政策+促销活动”组合拳,稳定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推动“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积极配合做好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筹办和平县腐竹文化节,拓宽农特产品销路,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新模式。扎实开展商贸企业上限入库培育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活力、增长潜力和竞争实力的商贸企业,推动商场超市、电商平台、社会化油站等单位上限入库纳统。坚持“房住不炒”,支持住房改善消费,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落实县领导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健全服务企业快速反应机制,高效服务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中小微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补助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支持企业招工用工,引导劳务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帮助企业破解结构性缺工、用工成本高等问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民营企业信心满满、放手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