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南雄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0日)

  六、建设绿美南雄,守护绿水青山

  深入推进绿美南雄生态建设,统筹推进生态治理提升和发展空间优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林长+警长”制度,充分利用智慧林长平台,加强林业管理。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完成高质量水源林造林更新1.55万亩、新造林抚育1.9万亩,中幼林抚育5.57万亩。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完成投资1.4亿元、林地收储1.5万亩。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建设绿美古树乡村。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建设,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巩固深化创森建设成果,争取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强化生态污染防治。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狠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河湖岸线保护,推进镇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清理整顿,狠抓浈江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河坪断面水质全年达标。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65%以上。打好蓝天保卫战。常态化开展扬尘专项整治,推进高新区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年处理2万吨废活性炭再生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运营。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内地块的准入管理,完成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任务。深入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动高新区危废中转中心项目投入运营。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摸清我市矿产资源底数,对油山片区硅质原料、建筑用花岗岩资源和澜河百顺片区高岭土、石英砂资源开展深入调查,完成全安镇密下水新设矿区建筑用花岗岩采矿权和江头镇地热资源探矿权的出让。统筹做好国有土地出让和拆旧复垦、水田垦造指标交易等工作。扎实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完成10处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项目验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完成油茶新造林建设200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2700亩,促进毛竹、银杏、茶叶等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林权类不动产制度改革创新,开展林业碳汇碳普惠工作。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充电设施建设,逐步提高私家车、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

  七、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南雄父老乡亲。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残疾人、孤儿保障政策,严格执行社会救助保障价格补贴联动机制,适时提高补助标准。加强“一老一小”保障工作,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办好普惠托育服务,启动医养结合中心建设,持续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工程,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大力稳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突出就业优先目标导向,落实“促进就业十条”等政策措施,推行就业实名制服务管理,实施“互联网+就业服务”,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事项“一件事打包办”。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推动“韶州客家菜”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积极推动重点企业与院校共建产业就业培训基地,构建产业导向的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加强劳资纠纷预防化解,构建根治欠薪体系,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教育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持续推进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启动北城区托幼一体化教育项目及学前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实施学前教育“5085”攻坚工作,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0%以上。谋划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完成2个义务教育集团组建,启动实验小学扩容提质项目,完成一批乡村小规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发展高品质高中教育,加强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完成南雄中等职业学校搬迁建设项目,达到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立健全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启动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建项目。

  深化健康南雄建设。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有力有序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对照“乙类乙管”防控新要求,聚焦“保健康、防重症”目标,全面做好新冠疫苗接种、重点人群保护及重点物资保供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继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推进医共体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成妇幼保健院、雄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项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完成2家村级中医阁建设。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4个镇卫生院新建和5个镇卫生院修缮。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市,争创1个省卫生镇、10个省卫生村。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十百万”非遗宣讲、“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推出一批文化研究成果和文艺精品力作。扎实推进科普示范县创建,倡导全民阅读,打造“品阅珠玑”文化品牌,开展线上线下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做好市博物馆新馆及科技馆布展工作。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文明实践所(站)及文明实践综合体,完成3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亲情连线”服务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56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