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与引优培强并重,开展产业攻坚行动,推动工作力量和资金资源向产业发展集聚。引导建材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链融合,推进烟厂制丝车间和绿色智能制造等技改项目建设,扶持利民制药厂新药黄体酮在2023年下半年获批上市,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投资8亿元、增长18%。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动锦胜装配、富增泡棉等项目落地建设。盘活利用好辖区低效闲置用地、存量工业用地,积极探索以嵌入式植入高质量制造业项目。实施潜力企业培育行动,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
(三)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优化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机制,坚持尽锐出战大招商、招大商。优化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开工、建设、投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创新区镇(街)招商利益共享机制,力促招引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抢抓全省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机遇,整合汇编产业政策、平台载体等信息资源,深化与深圳科技工业园等专业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发挥凤岗帮扶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宣传推介。聚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林文旅等重点产业,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25个以上,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投资总额40亿元以上。
(四)加快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成立武江区产业园区专业管理运营团队,制定完善园区运营管理办法,统筹推进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项目招引、企业服务等工作,推动园区规范化管理。坚持以“一号工程”力度推进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建设,完成园区厂房片区基础工程、道路工程及污水处理厂建设;谋划启动园区中心水系、凤武商业城等一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全力推动工业地块“带方案出让”〔9〕,实现“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拓展武江科创园发展空间,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管养维护机制,积极推进“工改工”,推动工业大厦开工建设;以“双变”〔10〕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推动园区周边地块控规修编,盘活长者公寓等资产,积极谋划推进周边105亩低效用地开发建设;大力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园区企业入驻率达到100%,财政税收贡献度提高10%。积极谋划推动红尾坑片区新型建材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武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完成园区基础设施二期建设,力争引进2个以上优质农业企业入驻。推动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省中期评审,完成蔬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含2万立方冷库、预制菜车间、科研楼等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全区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5.8万亩,产量超过9.8万吨。
二、加大城镇建设管理力度,提升承载支撑发展能力
(一)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加快启动武江大道北(朝阳四路至丹霞大桥段)、南岭路、清泉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建设。加快补齐城区防洪排涝短板,全力配合市级部门实施芙蓉新城内涝整治和城区污水管网工程,力争完成天子岭、林桥坑排水渠等市政内河整治。完成建行大院宿舍、向阳西住宅区等4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新增开工海文花园、韶亮新村住宅区等4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全力促进食品机械厂、第二拖拉机厂等“三旧”改造项目启动建设。加快韶州文创园项目建设,提升韶州公园生态文旅科普价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丰富韶州公园文化内涵。强化智慧城市建设,用好智慧应急信息化平台、智慧城管等信息化系统,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大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管理力度,整治“脏乱差”现象,改造提升一批背街小巷和“五小”场所。新建扩建一批公共智慧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200个、充电桩200个以上。积极推进芙蓉新城开发建设和产业引进,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综合施策、铁拳整治“两违”,巩固“零新增”良好局面。
(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力争培育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0家以上。支持保利广场、君临新天地、摩尔城、碧城广场、富康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提高商家入驻率,持续壮大枫合汇、华宇广场等商务楼宇经济。积极推动近水楼台园林食府和主题酒店、希尔顿(惠庭)酒店、韶州皇冠酒店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沐溪大道片区车企聚集发展,鼓励新能源、中高端汽车网点进驻布点,全力打造武江汽车城。加强群康路、沙洲尾、孟州坝“网红夜市”等消费环境规范管理,接续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升级版”。落实好房地产行业发展新周期增量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筑底回暖。加快推动龙舟文化、知青文化、温泉、红色革命遗址、非遗文物等特色文旅资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游、研学游等特色旅游路线。全力创建3A景区、多功能型运动场地,争取承办全国柔术公开赛、粤北地区体育舞蹈公开赛、龙舟赛等大型文体活动赛事,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以上。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壮大县域经济,优化完善区镇(街)利益共享机制,加强镇域经济发展监测,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江湾、重阳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圩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风貌管控,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提升龙归镇作为武江区高质量发展副中心承载能力。加快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三权促三变”〔11〕改革,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村转移人口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农村“三权”的制度机制。选取西河镇、西联镇较为成熟的村开展新一轮“村改居”试点推广工作,适度扩大“村改居”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