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自治区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推进“1+2+N”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网格化片区工作机制。推动城乡管理和执法重心下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地建设行为。加强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交通拥堵治理。促进物业管理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积极营造和谐社区。新建城市管理服务驿站2个。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城市管理。
促进城乡多元协同。持续推动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抓好大境瑶族乡全市第七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筹办好大境瑶族乡三十周年乡庆。有序推进漓水文化自治区级特色小镇建设。依托资源禀赋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新格局。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大圩、灵田特色集中连片保护传统村落,争创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八)聚焦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难点堵点,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高效协同、全周期提升服务,持续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行更多便民利企“微改革”。加强涉及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和扩大有效投资信息公开。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积极应用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探索由“网上办”向“智能办”转变。打造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升级版。纵深推进乡镇“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实现基层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
落实惠企纾困举措。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行“一证准营”。坚决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清理、及时兑现各级各类涉企奖补资金,助企纾困解难,提振信心。落实“桂惠贷”贴息政策,力争投放量达10亿元以上,提升融资担保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优化“亲”“清”型政商关系,深入实施科级以上领导服务企业机制。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开展不公平对待和扰企问题专项整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财政金融协同发力,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扩面提质,提高资金利用绩效。加快推进漓江生态保护绿色金融创新工作,全力支持川源生态资源开发公司做大做强。深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盘活低效资产,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制度,持续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改革工作。高质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工作。
(九)聚焦发展为民,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人民至上,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突出抓好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00人。加大稳岗扩岗支持,全面落实社会保险“降、缓、返、补”一揽子政策。深入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提升村级就业社保平台服务能力。持续推进每月20日高铁园区现场招聘活动,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重点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提高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4%、97.1%以上。推进实施失业、工伤等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健全面向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强化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保障机制,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等救助标准,兜紧兜牢民生底线。加快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二期)项目建设,新(改)建一批村(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户以上。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18套。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持续完善县、乡、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实施体育人才倍增计划,力争在自治区级体育赛事中获金牌4枚以上。组织申报桂北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干部职工运动会、“甘棠之春”文艺汇演等文体赛事活动;持续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70场以上。扎实抓好“扫黄打非”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市场环境。推动桂林黑茶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加快健康灵川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拓展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联建机制,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深入推进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改革。健全“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推进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基层医疗机构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推动“全面三孩”政策落地见效。加快县医院内科综合楼、灵川镇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和地下停车场、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综合楼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十)聚焦平安灵川,维护大局和谐稳定
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夯实社会稳定基础,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持续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落实落细“乙类乙管”各项要求,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加强医疗救治力量保障,最大程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遏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防止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全力做好保交楼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