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同城发展
教育园区功能更加完善。累计投资85.5亿元,“六宜”园区初步成型,东片区在校师生超6.5万人。开通道路25条,设置公交线路15条,投放共享电动车超1500辆,园区交通网络日趋完备。地下综合管廊全面竣工,2个便民警务站建成使用,区域排涝照明问题逐一解决,红岭片区商圈人气汇集,园区居住条件日益改善。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平台6个、就业实习基地12家,引进中国东盟环科院等项目,引导推出人才政策性住房1330套,园区宜创宜业氛围逐渐浓厚。
交通更加通达。高铁南宁北站主体工程封顶,多线特大桥完工,北站周边市政配套、路改桥桥下空间工程加快建设,高铁通车指日可待。兰海高速武鸣至南宁段“4改8”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平果至南宁高速、府城至隆安公路、上林至武鸣公路(马头至小陆段)建成通车。南武大道部分路面完成修复。开通城区至伊岭岩风景区免费旅游公交专线,115路公交车试行“响应式停靠”,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城市更加舒适。高起点规划城乡布局,城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自然资源部同意批复启用。围绕TOD“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模式,优化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布局,调整优化标营新区、北站片区规划编制,城市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建成使用上河桥,扩建东门桥,提升武华大道,修整壮武路、万隆小区等路面,改造五岭路排水管网,实施伊岭片区排水渠清淤,城市居住条件日益改善。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7个垃圾中转站完成升级改造,4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栲胶厂棚户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住宅小区功能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有效实施,持续推进创城创卫工作常态化,城市品质日益向好。
生态更加优美。常态化管理生活垃圾填埋场,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持续推进。持续开展扬尘污染治理、秸秆焚烧管控、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等专项整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稳居全市第二,蓝天更澄明。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系统开展畜禽养殖等污染源排查整治,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等行动,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碧水更清澈。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土壤生态环境总体安全,土壤更洁净。强化环保执法监管,严格“三线一单”管控,严惩重罚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四)抓项目建设
项目推进提速增效。充分发挥29个重大项目(重要产业)工作专班作用,继续实行处级领导挂帅指挥、骨干力量脱产服务,94个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征地拆迁提速增效,完成投资97.6亿元。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完成征地拆迁4940亩,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围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申报区市层面统筹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35.5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抓好信用体系建设,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位居全市各城区第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自助办理、智能审批,办结政务服务事项28万件。加快政务服务改革,镇级“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完成,基层服务更加规范高效。优化审批流程,叠彩电缆、禹杰防水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发挥金融服务实体作用,投放“桂惠贷”20.9亿元,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超4000万元,惠及1316户市场主体。减税降费达4.23亿元,助力企业减负担、添活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959户。实行净地招商、精准招商,新签约“项目为王”招商引资项目14个,总投资50.6亿元。
(五)抓民生保障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严格落实各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科学、系统、细致开展常态化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好打赢疫情防控各阶段攻坚战。国家出台“新十条”后,我们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着力保障发热门诊扩容、群众购药就医等基本需求,接种疫苗超150万人份,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民生持续保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累计发放各项创业就业补贴1535.6万元、创业贷款178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7%以内。精准救助社会困难群体,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政策按时兑现,发放各类困难群众补助约1.2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持续扩面,统筹1.8亿元缴纳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老干部休养所城市养老服务中心、红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完工。严格落实抚恤优待政策,累计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704万元、退役军人各类补助2220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投入科技经费近5000万元,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获得市级科技项目立项6个,新增自治区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科技成果转化完成8项,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9.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2.5%;投入8100万元,启动城镇一小、三小上河校区新教学楼建设,实施为民办实事教育基建项目73个;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28所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三个”全覆盖;顺利引进教师391人,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健康武鸣”稳步推进,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陆斡卫生院公卫医养楼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12家急救点纳入南宁市120急救网络体系,健康促进城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深化军民共建,海军“广西舰”与太平镇庆乐小学结成民族团结共建单位。文化建设成效显著,重点扶持壮族山歌、服饰、武术散打等特色民族文体事业发展,承办自治区级“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展示活动,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代表项目5个;武鸣运动健儿在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勇夺9金6银10铜好成绩。
社会治理扎实有效。强化法治思维和网格思维,平安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有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深化。4个便民警务站投入使用,社会面治安巡防走深走实。严厉打击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扫黑除恶斗争成果持续巩固,2022年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94%,排名全区第十三、南宁市第二。扎实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和来信来访事项办理等工作,着力解决合法合理诉求,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建立健全“保交楼”一楼一策一专班工作机制,积极申请住建部纾困专项资金贷款,努力协调推动城区重点房地产项目复工复产,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城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