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守护生态环境。持续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化蓝天保卫行动,加强秸秆焚烧、机动车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领域管控,持续推进道路扬尘综合整治,确保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深化碧水保卫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洗砂、侵占河道(水库)、破坏水环境等行为,持续实施新丰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工程,确保主要江河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深化净土保卫行动,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确保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全力厚植生态优势。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开展森林自然公园勘界工作,加强鲁古河国家湿地公园、云髻山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深入推进绿美新丰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6个乡村绿化美化点,建成新丰江上游段碧道,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3万亩、森林抚育4.5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全省前列。严格落实“林长制”,全面落实森林灾害防控,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全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锚定“双碳”目标,在“减排”和“增汇”两个维度发力,加快马头园绿色循环化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林业资源保护和碳汇增值项目建设,启动国储林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量。积极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加速盘活温泉、森林、水和闲置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资源资产,支持发展温泉康养产业,强力推进地热资源整治、开发、利用;新增南药等林下经济作物3000亩以上;完成油茶新造1.66万亩、低产改造1000亩;大力处置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土地。加强绿色发展宣传教育,扎实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引导公众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二、突出抓好产业做强做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抢抓省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以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加快推进广汽测试中心一期建设,启动汽车配件园建设,推动鑫塑源新材料等零配件项目落地,打造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集聚地;完成万洋众创城首期道路管网、电力迁改项目建设,新建标准厂房超25万平方米,引进40家企业,推动首批入驻企业投产,打造科技制造研发产业集群地;加快东新食品园建设,完成2号支路、连接广汽排洪渠(一期)工程建设,力促东方红特药食品、迪殷食品、新盟食品三期等绿色生态食品加工项目投产达效,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重点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力促抽水蓄能电站、丰源和同福风电场全面动工,推动大型电解水制氢基地、8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落地,争取完成新能源产业投资5亿元以上,努力将新能源打造成战略型支柱产业。以建设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启动遥田左坑稀土矿区建设,推动沙田天中矿区花岗岩投产,力争完成遥田佰公背矿区脉石英矿业权出让,加快中色稀土分离厂建设,科学谋划稀土特色产业园建设。以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为重点,鼓励海螺鸿丰、中华制漆等传统建材、化工企业实施技改升级;重点支持大角鹿、杰力电工等一批企业增资扩产、做强做大,大幅增加产值和税收;推动佰旺科技、海山游乐等一批企业转为规上工业企业。全力推进雷诺贝尔、友亚、金基等项目开工建设。
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化提升茶叶产业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1000亩,持续开展“新丰茶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加快建设蔬菜产业园,培育壮大新绿源、城丰蔬菜等经营主体,重点推动菜心种植4000亩、新增佛手瓜种植1000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扩大至12万亩。积极创建家禽产业园,支持发展聚园兴、汇盛农林渔牧、金绿科技农业等经营主体,持续推进肉鸽养殖场、华瑞猪场等项目建设,力争肉鸽出栏达1650万羽、生猪出栏达18万头;推进绿健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建设,力争引进一批水产养殖优质企业。加快深圳农科功能农业产业园、优质农产品营销平台、助农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冷链集配中心物流网络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积极推动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新增市级以上示范经营主体5家,培育“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4个以上。加快撂荒耕地整治,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1万亩以上。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发展商贸消费服务业,加快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发展,打造丰江美食城等一批美食长廊、商业街,不断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着力发展电商物流服务业,规划布局一批冷链仓储和现代物流设施,谋划推进2个专业市场建设;以成功创建“省级电商示范县”为抓手,新培育电商企业10家以上,搭建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云髻山景区、江源温泉谷康养旅游开发取得突破,完善岭南红叶世界、云天海景区基础设施,加快大风门旅游度假村、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以优化提升“龙头景区”带动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加强李任予成长地、东江纵队挺进粤北指挥部遗址、东纵北江支队北撤动员大会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打造一批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持续完善旅游厕所、红枫驿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策划举办旅游节庆、越野赛事等活动,不断提升“岭南避暑胜地、湾区路游天堂”品牌美誉度,力争打造3A级以上景区1个、星级酒店2家、精品民宿5间,旅游收入增长11%以上。
三、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把重大项目招引、建设、保障作为加快发展的“压舱石”“顶梁柱”,持续攻坚,久久为功,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