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7日在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三亚市市长 陈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的严峻考验,特别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与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赢得了疫情防控重大胜利,经济运行数次从低谷之中回稳向上,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
(一)众志成城打赢抗疫大仗
面对“0228”“0331”“0801”等多轮疫情的冲击,我们始终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健全指挥体系,规范处置流程,优化管理模式,完善保障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由治到稳、由稳到顺。特别是“0801”疫情期间,中央领导亲临三亚调研指导,国家工作组统筹调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全国各地、省内各市县、各厅局大力支援,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打响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仗,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勇赞歌,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成果,在三亚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迹!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调动一切可用资源,火速建成交付方舱医院,改造启用方舱酒店,配置救治床位,全力救治病患;我们坚持“以快治快”,做到“精准细实”,贯彻“围住、捞干、扑灭”六字方针,先后开展“十大专项行动”“高质量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攻坚拔寨行动”等一系列攻坚行动,有效遏止疫情扩散;我们发动全民参与,全市3万多名志愿者、省内外1.6万名支援人员日夜奋战,全市人民积极支持配合,共同守护自己的家园。三亚作为百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在40天内打赢了一场病例超过1.5万名的抗疫大仗,安排6万多名滞留游客有序返程,得到了社会各界肯定和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回望这段抗疫历程,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不仅赢得了抗疫胜利,而且锻炼了干部队伍,凝聚了人心士气,彰显了三亚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城市精神,成为全市人民永志不忘的共同记忆!
(二)千方百计促进经济恢复提振
全力追赶投资进度。开展“双统筹”百日攻坚大行动[1],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以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严格落实“按季抓、月跟踪、周调度”,紧盯“四张清单”[2],强化项目督导,力促“饱和式”施工,分六批共156个项目实现集中开工,推动27个省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建立亿元以上项目策划动态储备库,在库项目总投资超过3600亿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出台旅游会展、零售餐饮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发展直播电商等新商业模式。举办三亚安心游、首届电器消费节、大三亚国际车展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聚焦离岛免税、酒店景区、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发放政府消费券1.14亿元,直接带动消费23.4亿元,有力助推疫后消费市场回暖。扩大外资外贸规模。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1亿美元,同比增长58%。服务贸易进出口37亿元,同比增长55%。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及时谋划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各级助企纾困政策,累计退还增值税留抵退税[3]32.4亿元、减征“六税两费”[4]1.8亿元,银行机构为市场主体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本息达17.1亿元,全年发放政银保贷款增长近3倍。通过减征缓缴社保费用、减免国有房屋租金、发放稳岗返还补贴等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5],落实联系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制度,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推进市属国企资产划转移交、整合处置和集中经营管理,提升国有资产效益。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启动投资促进“六大行动”[6],强化产业链招商,注重引进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举办欧美同学会暨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等大型会议展览,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第一时间组织团队赴香港招商,在全省率先成立RCEP[7](三亚)企业服务中心。全年招商引入并完成注册的企业2800多家,同比增长43%,其中新增世界500强企业32家、总部企业10家,引入了一批中外头部企业、领军企业。三亚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发展,总量较上年增长15%。
(三)蹄疾步稳推进自贸港建设
扩大政策开放效应。全国首艘“入境免担保”“零关税进口”和“五年以内船龄进口”三重政策叠加的进口游艇在三亚完成境内登记,海南首批“零关税”进口游乐设施运抵三亚,事业单位“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落地三亚,成功发行海南自贸港首单欧元境外债券,全市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首次超过百亿元。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跨境电商1210首单业务[8]正式通关放行出区。推进制度集成创新。积极探索专利运营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育种材料第三方存证”“育种材料惠益分享”等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全国首单全方位保障植物新品种权保险、自贸港首单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贷款等业务相继落地。3项案例入选全省制度集成创新发布案例[9]。加强风险防控工作。南山港区等7个封关运作项目[10]和8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3个海警工作站全部开工建设。全市4200多艘“三无”船舶[11]全部建档登记,已清理1000多艘。持续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等行为。分类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排查整治涉众型经济金融风险,进一步健全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预警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