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聚焦“强乡村、助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农村基础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聚焦“五大振兴”,打好乡村振兴大会战,让现代农村成为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成为希望的田野。
——全面筑牢乡村振兴基层基础。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1.07万亩,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9800亩、垦造水田4500亩、拆旧复垦65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48万亩、产量稳定在18万吨以上,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紧抓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常态化开展414户监测对象动态监测和帮扶,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更可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化“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健全村规民约,巩固提升“一村一警”“一村一干部”“一村一台账、一村一研判”工作效能,拓展“民情地图”应用场景,配合市对接省域“一网统管”平台,实现乡村治理“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情在网中结”。
——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聚焦“八个美丽”,“三步走”纵深推进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规划、建设、经营、治理。第一步是因地制宜推进“黄江走廊”“湖光山色”“滨海生态”“鹭影禾香”4条示范带规划建设,陆续在今年出形象、出效益、出成果;第二步是提质升级“一红一绿”2条示范带,引入大型文创公司进行社会化经营,鼓励发展绿色康养、文化创意、民宿文宿等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第三步是通过6条示范带的建设,抓点、连线、促面逐渐把散落在各地“盆景”串联成“风景”,设计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不断补强乡村振兴工作弱项。抓乡村产业重点,深化与省农科院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做优丝苗米、蔬菜、茶叶3个省级产业园,建设6家市级以上“菜篮子”基地,发展6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打造“县有产业集聚、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攻乡村体制难点,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建成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连片流转,流转率超68%;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增4个“股票树”“股票田”实践示范典型,全县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75%。造乡村建设亮点,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加快12条“四沿线”农房风貌提升,实现全县自然村干道基本硬底化,确保12个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让农村环境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
(六)聚焦“防污染、优生态”,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下功夫去“治”。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整治东关联安围等近海违规养殖;加大工业废气、工地扬尘、秸秆禁烧等管控治理,持续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综合整治,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规划建设整县捆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一体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东溪河水质达标及黄江河河口湿地建设,确保东溪水闸、黄江河西闸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下决心去“控”。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完成省下达年度能耗“双控”指标任务;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面推广使用电动公交车和新能源汽车,新建一批充电桩,满足群众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推进生活垃圾城乡收运处理一体化,完成附城垃圾中转站改造升级,实现全县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下力气去“建”。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推进中闸、梅尖、船路水闸重建和红花地、平安洞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打造黄江河“一河两岸”生态长廊,建设“万里碧道”20公里以上;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修复种植红树林湿地1410亩,争取国家级生态修复项目落户海丰;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年造林1.1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8%。
(七)聚焦“办实事、惠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坚持“小切口大变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好民生补短大会战,不断加大“保障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
——就业是最根本的民生。实施“促进就业九条”工程,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和居民增收行动,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0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00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推动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同时,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扎实做好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开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待遇和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教育是最优先的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政府不遗余力。巩固“5080”攻坚成果,回购、转制、新改扩建12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学位4260个;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通过政府购买学位,加快云岭实验学校、赤山小学等6所学校新改扩建,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27万个,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95%以上。整顿建强教育队伍,稳妥有序清退722名临聘教师,招聘超300名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严肃查处教师不钻本职业务、只管校外兼职等歪风邪气,全面夯实教育发展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