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完成8类54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政府班子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101个政务服务事项可“免证办”,“网上可办理率”达88%、“最多跑一次”比率达100%。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27件,“代表直通车”14件,政协提案、来信34件。公开政府信息6328条。完成14个项目审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肃处理违反党纪政纪行为,巩固提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禁毒、海防、粮食、档案、保密、党史研究、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文联、工商联、残疾人、退役军人、科协、红十字等事业获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勇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牢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向省市驻区各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龙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受土地、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制约,工业发展基础不牢,产业提质升级任重道远;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创新要素集聚度不高,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布局有待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少数干部抢抓机遇、勇争一流的担当意识、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使命任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1+1+9”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全面推进“一重点三中心”目标任务,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降碳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年度计划。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准确把握三个关系。一是在“形”与“势”的变化中审视全局,坚定发展信心。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必须辩证审视大局,进一步坚定信心,防止被短期变化牵着鼻子走。二是在“危”与“机”的转换中抢抓机遇,赢得发展主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给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也带来难得机遇,省委、省政府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决心十分坚定,支持汕头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力度也将更大。同时,市委赋予龙湖勇当新时代“拓荒牛”、打造创新引领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抢抓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三是在“稳”与“进”的选择中保持定力,实现发展稳健。稳中求进是制定政策的价值取向,“稳”是基础和前提,“进”是目标和方向,我们既要坚持稳字当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提供支撑,又要稳中求进,全力争先进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提质,激发转型升级新活力
扎实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在提升质量中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
完善产业发展机制。围绕全市发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以产业高端化、技术尖端化、质量顶端化为目标,优化提升“四主三特”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20亿元以上。出台新型产业认定相关政策文件,鼓励新型产业发展。持续深化重点产业链“七个一”工作机制[4],动态调整产业链培育重点,推动产业链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以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标准为纽带,建立产业联盟。
改造提升主导产业。以医疗、科研、医药、健康管理等产业聚集为主导,打造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大健康产业基地,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改造与创新,重点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加快研究功能性食品及营养强化食品。推动泰恩康高端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美宝现代中药制造研发、仙乐新型功能性海洋生物保健品研发等项目建设。紧抓能源结构调整和智慧能源建设契机,抢抓全市大力发展“三新”[5]产业政策风口,重点发展高性能电线电缆、智能变配电、高电压试验设备等细分产业,进一步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特色。全力推动正超核电厂配电设备开发、超声电子新型特种印制电路板产业化、金晖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生产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