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3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3日在广州市黄埔区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黄埔区区长冼银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实现“五年大变化”的答卷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再次亲临我区视察,充分肯定黄埔“五年大变化”,亲切指出“三城一岛”是广州产业发展的一个增长极,让我们无比振奋、倍感荣光。全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实干诠释忠诚,用实绩书写答卷。

  我们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交出“五年大变化”过硬政治答卷。广州科学城深入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3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科技城第二;中新广州知识城持续“在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国务院批复的总体发展规划全面落地实施,年度投资规模近900亿元;广州海丝城战略构想落地,西区振兴领航起步,长洲岛全面优化提升工程启动,千年“古港”“良港”加快焕发新活力;广州国际生物岛承载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勇担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使命;“三城一岛”联动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我们勇于战胜风险挑战、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五年大变化”厚实发展答卷。面对世纪疫情冲击,我们扎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千亿、四千亿两大关口,固定资产投资迈上2000亿台阶、年均增长11.5%,引进建设粤芯、小鹏等10个国家重大生产力项目,成功打造“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7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我们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发区精神,交出“五年大变化”创新改革答卷。聚焦“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2个综保区、2个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深入建设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累计推出600余项改革举措,其中59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营商环境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交出“五年大变化”温暖民生答卷。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建成道路171条、地铁3条,名校、名医院等高端民生设施全域布局,城中村改造、“百千万工程”、绿美黄埔建设带动城乡面貌整体跃升,食品安全考核实现九连“A”,城市环境连续8年获评全市A档,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五连优”,河湖长制考核连续3年获评“优秀”,两度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围绕交好这份沉甸甸的答卷,过去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开发区党工委、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奋力稳增长、抢发展,经济运行恢复向好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面动员持续开展“百日攻坚”,创新“1+N”政策体系,在攻坚克难中推动经济从年初负增长恢复到全年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1亿元,增长14.3%;广州开发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二。实体经济强基固本。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美妆大健康14款产品获评“粤妆甄品”、居全省第一;广石化绿色技改项目动工,获评“2023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小鹏汽车、百济神州、华星光电等企业产能加快释放,现代氢能、恒运新型储能项目建成投产,智能装备、有机高分子材料分别获评工信部和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出台“低空经济10条”,亿航取得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集中签约18个低空经济项目;华大九天、希姆等国内领先集成电路企业集中落户。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第二,较去年上升1位。商贸服务繁荣发展。21项区级商贸服务业指标中17项实现正增长,其中科技、商务、文体娱乐等12项指标两位数增长。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发放“魅力黄埔 幸福就购”消费券,大悦汇、星际云汇、保利鱼珠时光等商业综合体相继开业,新增市场主体4.9万家、同比增长91.5%。中小企业活力强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61家、占全市近一半。31家企业获评省级单项冠军,511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新增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1家、累计数量位居全省第一。62家企业入选首届广州“百家新锐”。6家企业上市,上市企业累计达83家,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二)全力拼招商、扩投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深入实施“一把手”招商,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效能,蓄足发展后劲。招商筹建“123行动”成果丰硕。举办2023全球独角兽CEO大会等17场重大招商活动,赴欧美、日韩等海外招商34次,签约项目402个、总投资超3500亿元,引进落地孚能科技、TCL中环等百亿级项目10个;推动183个项目动工,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兴森半导体、广本新能源等100个工业项目年度投资超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30亿美元;项目数、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实施“三大交通主动脉”、“十大门户”立交等重点道路工程,增天高速等38个道路项目开工,从埔高速等36条道路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6条。横跨东西、贯穿南北的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开通运营。省重点、市“攻城拔寨”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0.3%、129.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8%。新型基础设施深化拓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新增接入二级节点13个、企业16745家。布局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成起降点5个,完成航线测试9条。开通华南地区首条点对点跨境数据专线“粤新通”,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最佳案例。

  (三)聚力铸集群、强创新,科技活力加速释放

  深化“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建设,推动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科创平台再添新军。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等5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人类细胞谱系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10个重大科技平台落户,获批纳米领域唯一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65%,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载之湾区研究院等5个院士项目落户,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24个,新增高层次人才68名、领军人才238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开展前瞻性技术攻关140项,广州实验室攻克新冠小分子药物等多项核心技术,大湾区国创中心在高精度电流源等技术攻关中取得突破,实现56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设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30款软件入选全市2023年关键软件产品资源池、占比43.5%。创新生态生机勃发。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7家。引进粤科创投等投资机构122个,新增资金规模477亿元。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发明专利授权7873件、增长24.5%,获中国专利奖62项、创历史新高。

  (四)致力抓改革、促开放,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湾区建设持续发力。扎实推进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建设,商事登记“跨境通”入选省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成立京粤(黄埔)跨区域产业协作中心,在两地分别举办高端产业对接大会,京粤产业协作持续深化。继黄埔综保区后,知识城综保区再获国务院批复。复制推广49项自贸区改革举措,2项经验获评自贸区联动发展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营商改革迭代升级。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出“临电联办”等141项改革举措,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在全省推广;省药监局三大技术机构落户,开展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试点;5项省级、11项市级管理权限下放知识城,入选首批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广州市政企沟通服务中心(黄埔)揭牌,区工商联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黄埔红创谷入选全国两新党建优秀案例,“两个健康”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验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放合作走深走实。成立创新品牌出海联合会,设立广州移民事务服务中心黄埔分中心。中新合作持续深化,《中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质量合作协议》等12个项目签约,中新合作标杆项目知识塔封顶。中俄、中沙等国际合作深入推进,新增66个境外投资项目,投资额9.02亿美元,居全市首位。

  (五)努力促融合、提品质,城乡面貌展露“新颜”

  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区,长岭步道获批全省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新龙镇扎实推进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和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建设,“纳米水乡”新乡村示范带获评市优秀等次,市“百千万工程”现场会走进融德里。隆平院士港顺利开港,5个农作物新品种完成国家审定。深化落实对口帮扶合作,5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省考全部获评最高等次、为全市唯一,广清“一区三园”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出台“城市更新创新政策3.0”,成驻镇帮镇扶村立总规模50亿元城市更新基金,新批复旧村改造项目13个、占全市81%,新开工456万平方米、增长14%,建成封顶复建回迁房210万平方米、超过过去十余年建成总量。规划新增建设用地104平方公里,收储工业用地8630亩,治理违法建设351万平方米;项目用地报批947公顷,取得批复670公顷、创历史新高。绿美黄埔全域升级。创建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无废细胞”47个。提升森林质量超1.4万亩,建成“连城森邻道”9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025亩,新建社区公园、口袋公园40处。建成碧道19.1公里,南岗河高分通过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复核、入选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空气质量改善率排名全市第一。

  (六)着力优治理、护安全,平安黄埔擦亮底色

  坚持科技支撑、数字赋能,深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加快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城市治理效能提升。建设“1234+N”数字政府体系,“一网通办”可网办率达100%,打造“企业链上服务”平台,荣获“2023信任科技未来之星奖”。深入构建“有呼必应”智慧共同体,入选2023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创新峰会“十大引领型案例”。完成知识城道路命名规划,通过基础工作“小切口”实现企业满意度新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构建“1+6+N”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推动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化解,设立全市首个区级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建成市一级综治中心3个,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石榴籽工作室”全覆盖,“瑞东好邻里”获评省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区司法局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黄丝带帮教”工作先进集体。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造全国首个实战化网络攻防演练基地,承办全国缉毒侦查工作会议,创建“无毒社区(村居)”140个,实现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双下降”,平安建设排名全市第一。城市安全筑牢防线。东区“气代煤”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区属国有粮库动工,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切实加强。全面强化安全防范,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获评“优秀”。生物岛围堤等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现场评价,实现平安度汛“零伤亡”。区市场监管局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表扬,药品安全责任考核居全市第一。

  (七)倾力办实事、惠民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坚持共同富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文化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广州)落户黄埔,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超200场,观众人数近50万。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幸福里、迳下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区国家档案馆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华峰寺获评广东省佛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第16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贤江荔枝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沙浦“媳妇节”获评2023年广州市“十大村晚”。教育卫生事业再谱新篇。开办知识城华师附中等中小学、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1.5万个,创建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创新区。开办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扩建医院4家,新增床位1000张。村居颐康服务站覆盖率达100%,文冲街石化社区入选全国老年友好社区,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民生社会保障兜牢底线。新增城镇就业4.68万人,新吸纳大学生就业4.0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595人,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营收超百亿。批复既有住宅增设电梯84台,新增管道燃气2.5万户,新建改造公厕48座。筹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1.12万套,不断绘就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新图景。

  此外,人民武装、退役军人、双拥、民防、海防、物价、供销社、保密、打私、对台等工作取得新进展,青年、妇女、残疾人、慈善、侨务、工会、地方志、气象等事业加快发展。

  (八)加力转作风、鼓干劲,政府建设更加扎实

  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政府履职的根本保证,持之以恒抓作风、增效能,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有力。坚定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多层次、全覆盖的理论学习,大兴调查研究,推动政府系统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加强开发区精神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扎实有力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荣获首届“广州市法治建设创新项目”一等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全面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508件。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带头“过紧日子”,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设大数据智能廉政监督平台,加强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危中寻机、难中求进、稳中有进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工作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开发区党工委、区委带领全区人民凝心聚力、拼搏奋斗的结果,也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力投身黄埔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全区人民、广大建设者和驻区部队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黄埔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新旧动能转换不够到位,新动能培育和释放有待加强。二是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仍需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不够顺畅,促进产业创新的成效有待提升。三是改革精准性引领性还有提升空间,制度型开放水平对比先进地区存在差距。四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有待加快,城中村改造仍需提质增效,文教卫等方面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五是政府效能仍需进一步提升,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有待加强。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尽心竭力解难题、促发展,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待。

  二、2024年目标任务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当前,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利好加速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全省以头号工程力度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加速落地,为我区发展带来诸多战略机遇。历经新冠疫情以来特别是过去一年的砥砺考验,全区上下韧劲更强、士气正旺、干劲十足,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蓄势待发,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铺开建设,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强大底气。我们要乘势而上、善作善成,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二届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扎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和开发区党工委、区委部署安排,全面做强“三城一岛”广州产业发展增长极,努力在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走前列当尖兵。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做好今年工作,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大力弘扬开发区精神和新黄埔铁军精神,更加主动地扛起“经济大区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奋进姿态开启中国式现代化黄埔实践新篇章。

  一是奋进“二次创业”启航年,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重塑现代化建设关键新优势。黄埔始终处在国家发展的战略主通道上,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时代最前沿。站在开发区建区4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要全面吹响“二次创业”启航号角,以改革激发动力,用开放促进开发,靠创新再创辉煌。抢抓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的历史机遇,全力创建大湾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先行区,大力争取知识城上升为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推动科学城深入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海丝城构建广州东部中心和活力创新轴交汇枢纽、生物岛创建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深化建设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加快形成面向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二是奋进新兴产业起势年,以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未来已来”。我们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立区,坚定不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创新浓度、创业热度、人才密度,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激活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布局氢能源、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突出抓好科研、软件、数据、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专业服务业,持续推进招商筹建“123行动”,用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重大项目和一系列建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为黄埔“万亿制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是奋进未来城市开局年,高起点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锻造中心型世界城市主引擎。40年前,广州开发区在一片荒滩蕉林上起步,开启了广州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40年后的今天,市委作出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战略部署,号召全市大干12年、再造新广州。站在更高起点上,我们要在全市新的城市战略落地实施中抢先开局、引领全局,向东联手打造广州东部中心,向南协同构建广州活力创新轴,向西承接母城高端商业资源,向北推动知识城周边五镇联动发展,启动实施一批区域融合、交通联通、科技共创、产业共建、民生共享项目,打造智慧城市、低空飞行、无人驾驶等未来城市地标、产业地标、科技地标,创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让黄埔成为广州未来城市的引领之地,成为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科技主引擎、产业主引擎、城市主引擎。

  三、2024年工作安排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升级“三城一岛”战略,做强广州产业发展增长极

  推进“三城一岛”高质量融合联动,促进全区发展大突围、能级大跃升、实力大跨越。

  知识城要在中新“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上作出新示范。加快完善“一核两心”空间布局,全面铺开智荟塔等14个地标项目建设,构建九龙湖CBD核心区与滨河公共活力走廊,推进中新二期合作示范区、知识城综保区等平台建设,争创中新数字经济合作示范区。构建“一谷多园”产业发展新格局,高起点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黄埔创新谷,实施迳下未来乡村示范工程,推动湾区半导体产业园、科教创新园、GPU产业园等园区产学研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广州活力创新轴北极点。

  科学城要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中扛起新担当。高质量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分级分类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深化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智能装备),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办成大事。深入构建科技创新集聚轴和先进制造业提升轴,加快国创中心研发及中试基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园区建设,积极推动联和、云埔等片区园区升级改造,抓紧抓实华星光电、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等业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

  海丝城要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展现新作为。抢抓广州列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契机,深化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高起点建设综保区、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全面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加快建设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全面打造长洲创新活力岛,激活新时代文旅发展新动力。协同推进广州临港经济区黄埔片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等平台建设,深入实施“西区振兴”计划,建设状元谷软件园、将军山数创园等数字经济园区,抓好湾区国际创新中心、澳门中心等重大项目,在创建大湾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先行区上起步成势。

  生物岛要在广州“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中贡献新力量。立足广州“一核两极”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拓展生物岛产业承载空间和交通承载力,探索“一岛多园”组织管理形式,打造“生物岛研发+三城生产”“生物岛总部+三城基地”产业协同模式。强化广州实验室战略引领,全体系支持广州实验室成果转化,大力推进恒瑞、百奥泰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创新药发展改革试点,持续办好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官洲国际生物论坛,打造国际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引领区。

  更好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加快实施“三大交通主动脉”、“十大门户”立交等重点道路工程,建成道路项目33个,打通断头路5条。协调推动机场第二高速建成通车、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动工,加快化龙、沙鱼洲、麻涌“三大隧道”和知识城至中心城区快速通道、S378省道等项目立项步伐。积极争取地铁37号线、40号线等项目纳入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推进黄埔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实现穗莞深城际通车,推动区域交通能级新跃升。

  全面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245个“攻城拔寨”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59亿元,做好重大项目投资有效接续,引领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高标准落实。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升项目成熟度,努力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资金支持,通过发行基础设施REITs等方式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切实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千方百计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让民间资本“有得投”、“投得好”、“进得来”、“退得出”。全力抓收地、抓交地,加快沿江片区土地整治收储,全年完成拆迁68.68万平方米,收地1.69万亩,平整土地7673亩,新收储土地8000亩,完成用地报批7500亩。强化工作协同联动,发挥并联审批工作专班、重点产业项目攻坚专班作用,集中力量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二)全力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更具竞争力产业体系

  聚焦“数”和“碳”两大要素,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美妆大健康“南方美谷+国货新势力”双品牌战略,推动暨大医美研究院、省中医药研究所、省食品检验所等新项目落地,建设“一站式”服务工作站,支持优势品牌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助力国货美妆产业快速崛起。加快推进广石化绿色技改,动工建设中石化广东高端材料研究院,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化转型。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布局建设智能建造研究院、产业园,推动迳下村智慧绿色新农房建设在全市率先作出示范样板。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实工信部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启动技改项目200个以上,新增数字化转型诊断150家、“四化”赋能重点平台20家以上。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制药产业基地,用好国家级、省级审批服务优势,支持百济神州、康方药业等企业产能释放,加快迈胜医疗等项目建设,实现生物医药产值增长超15%。加快构建汽车智能网联与智能制造高地,推进小鹏汽车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产值超350亿元。全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核心承载区,集中建设希姆等AI芯片项目,创建国家集成电路零部件技术创新中心,在AI芯片、核心零部件领域形成第三极错位发展优势。支持新型显示龙头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释放产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建设孚能科技、TCL中环等项目,新型储能产值突破150亿元。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筹建飞行汽车创新中心,以亿航为龙头打造全球无人驾驶载人飞行产业高地,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170亿元。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持续完善氢能源产业链,推进湾区氢谷二期建设,加快上海氢晨等重点项目落地。努力领跑无人驾驶赛道,支持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等企业加快商业化步伐。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大力支持“黄埔星”基础大模型在政务服务等领域的研发应用,积极推进智慧交通、教育学习等行业大模型示范应用。发力生物农业新赛道,深化“一港两园三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设立农业机器人智造基地,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积极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建设超级机器人研究院。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深化创建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施平台经济培育计划,加快大湾区贸易数字化赋能中心、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设立大湾区(黄埔)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力争新增互联网和软件服务业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引进数字经济重点项目10个以上。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开展车城网数据资产化试点,率先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交易和保值增值新路径。加速集聚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高端专业服务业,打造1个服务发展区加若干个生产基地的“1+N”新型制造模式,实施工贸联动,支持工业企业设立销售总部。

  (三)全体系完善创新生态链,锻造动力强劲的发展引擎

  推进“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链条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直接、更主动、更强大的驱动作用。

  锻造科技创新强枢纽。持续深化“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建设,建成广纳院总部园区等重点科创平台,推进人类细胞谱系二期、腐创院等31个科研院所建设,积极引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基地等重大平台。支持大湾区国创中心牵头攻关产业“卡脖子”技术,加快新型显示、纳米智造等国家级创新中心科研发展。深入实施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黄埔专项、“揭榜挂帅”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推动“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及国际总部落户。试点开展“经费包干制”、绩效考核等机制,全社会科研投入强度达到7%。

  打造成果转化最佳地。全链条支持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等平台转化项目落地,推动颠覆性技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开工建设,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与重大科研平台协同攻关,全年落地转化项目50个。实施第二轮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改试验,推动专利产业化,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司法综合保护服务中心,打造国家级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标杆区。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推动设立50亿元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力争新增上市企业5家。优化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化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示范园区建设,认定瞪羚企业500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以上,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5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

  深化科教人才“创一流”。围绕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一流人才培育机制、一流人才发展生态,深化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广州·生物医药)等引才阵地,持续擦亮“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品牌,新增国家级人才超15名、高层次人才100名。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推进开办黄埔创新学院,加快广州交通大学建设,谋划创立集成电路学院。加快广州市艺术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等学校建设,新开办学校5所,新增学位1万个以上。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推进“青蓝工程”“青苗计划”“骨干校长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卓越校长。

  (四)全周期大抓招商抓营商,开创改革开放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营商促招商,聚焦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擦亮黄埔营商“金字招牌”。

  深化开展招商筹建“123行动”。完善“一把手”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模式,建强专业化招商队伍,面向央企等领军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靶向招商,优化提升“双链制”,力争每个重点产业引进10个以上建链强链项目,全年引进项目400个。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瞄准欧美、日韩等重点招商方向,持续加大外资招商力度。用好“加大项目筹建工作力度16条措施”等改革举措,实现180个项目开工、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完成工业投资620亿元。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高标准修订《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探索“综合性授权”改革,争取一批高层级管理权限调整由我区实施。深化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广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等创新举措,优化产业项目电力配网业扩工程建设模式,坚持产业友好型导向,创新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1+N”政策体系,落实信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实施“黄埔优品”品牌赋能行动,做好区内企业、存量项目服务,提升安商稳商暖商工作成效。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入推进“新埔商”和“苗圃培育”工程,探索公平竞争“三方联动”协同审查机制,完善“综合查一次”等服务监管模式,促进市场主体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设立“埔企通”企业服务平台,探索建设数字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行新型经营责任制,深入激发国企发展内生活力动力。

  持续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广度。推进建设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产管理中心,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港澳药械通等措施落地落实,探索更多“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举措。提升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湾创之星”(国际)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等青创载体服务水平,在穗港合作“一区一园”、穗澳创新园打造一批高水平合作项目。用好中新、中欧、中俄、中沙等国际合作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国企联合外企、民企探索“走出去”新路径,深挖海外华人华侨资源,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五)全方位抓园区街区社区,争当“百千万工程”示范样板

  坚持产业为先、镇街为核、村社为本,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科创引领、产业集聚、良田成片、生态绿美的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

  推进特色园区成片成势。坚持“一产业一园区、一行业一园区”,高质量实施“一街一主业+N”产城融合行动,支持老园区、老厂区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低空经济、集成电路零部件、智能网联、新型储能、生物科技等专精特新园区建设,规划建设特色载体200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200万平方米以上。创新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大吉沙智慧农场、长岭现代农业公园等23个项目建设。各级各部门紧密联动、靠前服务,落实环保“三联动审批”等改革举措,推广多方共商共建模式,保障园区快速落地建设,确保特色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两位数增长。

  培育商圈街区热点亮点。以品牌商业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挖掘释放镇街高质量发展活力。建设黄埔湾、科学城、知识城三大商圈,加快马头庄广场、全盛新天地、鱼珠九沙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引进建设,大力开展首店名店招商。依托黄埔综保区,发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新模式,打造西区核心商圈。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谋划多样化、品质化、场景化的系列主题消费活动。支持晶东、阿里大健康等龙头企业扎根发展,推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提质增效。

  绘就和美乡村崭新画卷。加快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提升乡村地名服务,加强新型农房建设和风貌管控,推动重岗、燕塘等古村活化利用立项建设,创建大坦村等精品村,打造“莲重燕来”“水长岭秀”等4条新乡村示范带。推动科技创新优势与乡村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实施科麦走廊等典型培育,加快建设中法永续农业文化主题公园、油麻山生态公园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留用地落地和招商建设。优化提升村社治理,加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强化圩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推进新龙镇“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打造镇村美、产业强的示范样板。

  (六)全链条增绿减碳促转型,建设宜居韧性智慧新城区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攻坚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坚持城中村改造“拆、治、兴”并举,完善项目审批实施工作机制,推广信任筹建,加快安置区、公建配套“首开先建”,积极引入央企和具备实力的民营企业,拓展专项借款等资金支持,力争批复城市更新项目30个,新开工450万平方米,封顶200万平方米。探索推动以“房票”模式开展拆迁补偿安置。规划建设25万平方米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年内开工建设不少于13万平方米;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7300套以上,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全域公园城市。大力推进绿美黄埔生态建设八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森林培育8500亩,新建公共绿地582亩,建设知识城徒步道。认真抓好美丽家园“十大片区”优化提升,美化城市“第五立面”。深入实施“1个百、3个千、5个城”九大特色行动,打造环九龙湖绿野、珠江慢岛等4个公园城市组团,构建多元融合、和谐共生的城市新形态。

  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区级环境目标责任考核,实现PM2.5、PM10等关键指标全面达标,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培育更多“无废细胞”。建设广州蓝色能源研究院,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完善公共充电桩等绿色交通设施,优化提升公共交通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深化拓展未来城市建设。持续推出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揭榜挂帅”鼓励突破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方案,打造未来城市场景应用示范区。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监测感知网络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在政务咨询、12345热线等领域率先开展大模型应用。推广教育、医疗、社区等智慧场景应用,构建精准普惠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在商用车“降碳”中积极发挥氢能优势,氢能源车辆示范应用达到500辆。完善低空飞行航线规划,加快搭建“设施网”和“通信网”,建设58个无人机起降点,开通运营红酒文化街等5条物流航线、环九龙湖等5条旅游航线,加快把黄埔打造成为面向未来的“天空之城”。

  (七)全视角解读新时代黄埔,高起点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千年海丝、百年军校、40年改革开放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点亮城市、文化浸润产业,建设文化强区。

  讲好时代故事。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一街一品牌、一站一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格局。做好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系列宣传工作,办好第17届“黄埔论坛”、“黄埔百年 薪火赓续”等系列活动。开展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系列宣传推介,做好黄埔“半月谈”新闻发布,持续擦亮“到黄埔去”外宣品牌、“埔公英”宣讲品牌。

  传承海丝文化。以扶胥古运河连通工程为牵引,串联南湾水乡、融德里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以国有博物馆为龙头,非国有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村史馆等为补充的“博物馆之城”体系。深入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壮大“海外新闻官”“幸福黄埔体验官”队伍,拓展黄埔全球“朋友圈”。

  深化文旅融合。以“文旅+”助推幸福里、深井等古建筑、古村落活化利用,统筹谋划打造莲塘、麦村等乡村观光旅游,创建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精心打造黄埔马拉松、锦绣黄埔任我行等品牌赛事,推动体育与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五色”旅游线路,加快推进长洲岛综合改造,深化军校路文旅街区建设,提升华峰寺文旅片区、知识城武台山及周边配套建设,打造大型光影沉浸式展演等标志性项目,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八)全身心投入民生强保障,深化建设高品质幸福城市

  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全面落实十件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高品质生活更加可观可感、触手可及。

  扎实促进充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新“20分钟就业圈”等就业帮扶模式,新增就业3.3万人以上。大力实施“10万大学生进黄埔”三年计划,构建大学生就业“凤凰归巢”平台,深化政校企合作,推动用工需求和就业愿景“无缝衔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万名工匠”培养工程,加强“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持续深化新疆、西藏、黔南、清远对口帮扶协作和龙岩对口合作,加快广清“一区三园”开发建设。

  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深入推动综合医改,加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支持开发区医院创“三甲”。积极推进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黄埔区中医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加快构建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服务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标全国一流建设区疾控中心,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持续深化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办好首届广州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抢抓国家发展银发经济政策机遇,打造银发产业园,增进老年人福祉。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儿童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有效衔接,实现应保尽保全覆盖。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全领域构建“大平安”格局,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保障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扎实开展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提升“网络安全110”应急处置能力。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供保价。加快推进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保障能源安全。有效降低国企资产负债率,积极应对处置民营企业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杜绝系统性风险。

  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深入推进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三年行动计划,拓展机非分离道路设置,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营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推进镇街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实现村居微型消防站全覆盖。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敏感场所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大型聚会活动的安全防范,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筑牢安全“防护网”。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快速稳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建设社会心理研究服务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十)全覆盖推进作风大转变,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

  深入抓好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推进作风建设,打造法治高效廉洁的人民政府。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开展提升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系列专题培训,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

  全力以赴提升政府效能。深入推进机构改革,优化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完善镇街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推广“税务+街道”地方税共治等改革举措,强化镇街经济工作能力。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全区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发挥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有力护航创新创业。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时刻警惕“新形象工程”,让“过紧日子”成为习惯和常态。不断整治“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健全为基层减负工作机制,优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争做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未来已来、唯变不变,不忘初心、循梦而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开发区党工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昂扬斗志、振奋精神,奋勇争先、接续奋斗,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更大贡献、彰显更强担当!

  名词解释

  【7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上市企业数、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总数、高新技术企业数等7项指标排名全国经开区第一。

  【“1+N”政策体系】“1”指《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N”指多个专项产业支持政策。

  【三大交通主动脉】临江大道东延线、开放大道、科知通道。

  【“十大门户”立交】广深高速科珠出入口、火村立交(加速器出入口)、萝岗立交(开创大道出入口),沿江高速开发大道出入口、南岗出入口,花莞高速永九立交,广惠高速永和出入口,增天高速黄登出入口、永龙出入口,从埔高速长平立交出入口。

  【临电联办】针对集中开发的区域,联合多家地块相邻,项目开工、竣工时间接近的企业,以符合资质要求的临电租赁服务商为报装主体,提供联合报装、踏勘、设计、实施、验收、投产、运维的“七联办”服务。

  【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搭建“埔e园”平台,按照确定的收费规则自动计算电费,对企业实行峰平谷分时计量收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试点】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LDT)是指由实验室内部研发、确认和使用,以诊断为目的的体外诊断方法。我区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联合重点企业,对国内尚无同品种产品上市且有重大临床需求、技术成熟、风险可控的体外诊断试剂开展LDT试点。

  【无废细胞】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活单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店、商场、社区、村镇、家庭等各类生产生活单元。

  【“1234+N”数字政府体系】“1”指“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2”指数据汇聚共享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规范,“3”指“政务云、政务网、政务网络数据安全”三大支撑体系建设,“4”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网共享”的“四个一”主攻方向,“N”指围绕惠企利民打造多个亮点项目。

  【“1+6+N”社会治理工作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治力量。

  【黄丝带帮教】由民盟中央和司法部联合发起的帮教工作平台,针对安置帮教对象、罪犯等特殊群体开展的关怀、帮扶、教育和救治计划。

  【广州“一核两极”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以生物岛为核心,以南沙科学城、知识城和航空枢纽为南、北两极。

  【新型建筑工业化】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法。

  【“黄埔星”基础大模型】琶洲实验室(黄埔)发布的广州首个技术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基础大模型。

  【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计划,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带徒弟。

  【青苗计划】每年选拔一批(50人左右)优秀年轻教师到省市区教育业务部门跟岗学习。

  【环保“三联动审批”】推动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有机衔接,简化项目环评文件内容,融合统一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提高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审批效率。

  【产业项目电力配网业扩工程建设模式】由政府和供电企业共同分摊项目配网电力接入工程费用的投资建设模式,总体实现项目地块红线外的配网电力接入工程费不由用户承担,降低用户的电力接入成本,同时加快配网工程建设进度。

  【新埔商】邀请中山大学资深教授担任专业导师,对优秀民营企业家分层次、分行业、分类别开展全流程培养,包括实施“科技埔商”支持工程、“创业工厂”成长工程、“青蓝接力”传承工程、“卓越团队”提升工程等,同时加强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苗圃培育】立足“万亿制造”计划设立的区内重点拟上市企业培育项目。

  【“三方联动”协同审查机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部门自我审查+第三方评估协助审查+联合咨询评议”机制,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防止政策措施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埔企通”企业服务平台】统筹整合全区涉企服务入口,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共享,形成从招商引资、企业筹建到投产运营的全过程企业服务链条,加快实现各类政策、事项一站式服务。

  【一街一主业+N】在镇街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创新平台、特色绿色城区,在村(社区)实施“一村一特色”行动。

  【绿美黄埔生态建设八大行动】八山连城脉络搭建行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行动、重点区域林相景观提升行动、区镇村绿化美化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优化保护地体系行动。

  【“1个百、3个千、5个城”九大特色行动】“1个百”指百大公园打造,“3个千”指千里路网建设、千棵古树保护、千年文脉保护,“5个城”指青山入城、碧水织城、园业融城、智慧兴城、安全筑城。

  【“五色”旅游线路】红色革命文化、蓝色海丝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古色历史文化、银色工业文化旅游线路。

  【大学生就业“凤凰归巢”平台】在九佛街试点建设为本地高校毕业生提供“家门口”就业信息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税务+街道”地方税共治】南岗街道联合税务部门成立税收共治创新实践中心,探索将税收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12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