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要素服务“硬支撑”。深度落实“项目专班”“领导包联”等制度,积极开展入企入园入区服务,全方位强化立项、土地、规划、环评、能评手续办理及用地、用电、用能等要素保障。重点抓紧抓实专项债券资金申请,围绕20个储备项目,成立专班,明确责任,做好前期,为重大项目建设补充资本金。同时,不断谋划新的项目申报专项债券,动态调整优化项目库,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动态管理、滚动实施,争取更多项目申报成功。
各位代表,抓好今天的项目,就是播下明天的希望!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抓项目意识,提升抓项目能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场上谋项目、干项目、比项目,为我县优化投资结构、补齐补全产业链提供新的支撑,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人民归属感提供发展福利!
(二)实施市场振兴行动,创优高质量转型发展全新生态
落实“营商环境”部署,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瞄准优化法治、政务、信用、人文、要素保障,打造更加公平、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迭代升级,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所有审批事项办理努力向全国最短时限看齐,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行“要素跟着项目走”“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机制,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恪守契约精神,坚决纠正政务失信行为,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再升级。
壮大民营经济“生力军”。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认真落实“亲”“清”要求,扎实推进国家、省、市及我县各项惠企政策落地做实,推动各项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和隐性壁垒,保障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生产经营、招投标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做到重外不轻内、抓大不放小、喜新不厌旧,一视同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真正让企业“活着”“活久”“活好”、持续发展壮大。健全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开展县乡领导“开门解难事”,切实用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企业反映的难点问题,实行台账管理、跟踪问效;对跨级权限的难点问题,开办“直通车”、统一帮办。常态化开展早餐会、下午茶、夜沙龙等系列活动,多频次开展政银企对接,强化金融机构信贷落实,打造“温馨老家”政务服务品牌;持续创优企业“墙外”环境,减少无关会议、活动对企业的干扰,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着力挖掘存量、促进增量、做大总量,依托“十大平台”积极孵化一批成长性好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13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保护企业家权益,对刁难、报复企业家和破坏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施重拳、严惩治,让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营造重商、亲商、爱商、尊商、安商浓厚氛围;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守法经营、良性竞争,形成民营经济千帆竞进、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抢抓精准招商“新风口”。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立足我县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更新产业链招商图谱。一产聚焦富硒小麦、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等富民产业,二产紧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三产瞄准文化旅游、中医药服务、健康养老等优势产业,面向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通过节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开展“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争取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基地型、龙头型、带动型项目。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健全考核机制,加强督促调度,强化压力传导,每月通报招引签约、项目落地、资金到位等情况,全年完成签约10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投资完成37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完成12亿元以上,确保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取得新的突破。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的积极引导作用,激发洪洞籍在外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热情。
各位代表,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繁荣振兴、吸引项目落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将持续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洪洞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让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三)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高质量转型发展空间布局
落实“文明创建”部署,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化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更高颜值、更具气质、更加舒适的最美县城。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为载体,以“1+3+10+10”重点工作为抓手,倾力打造一张文明靓丽、宜居宜业的城市名片,推进环境卫生提升、全民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行动三大重点工程,开展窗口文明服务、便民服务、文艺文化、交通治理、公共秩序治理等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公益免费学习空间、民情代办服务、健康义诊等十大便民工程,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文明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对标对表、整体推进,举全县之力决战、冲刺全国文明城市。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交通路网“内联外延”,投资4.6亿元的乾峰大桥、投资7000万元的乾峰大街东段年内竣工通车,完成投资6.9亿元的玉峰西街贯通主体工程建设,启动投资2亿元的乾峰大街西段、投资2.7亿元的滨河西路等路网工程前期工作,不断拓展城市空间;高质量编制全县国土空间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发展,高标准提升河西新区功能配套,吸纳康养、文旅、双创、商贸等新型经济业态入驻,推动产业集聚、人气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