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3年工作建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扬优势、锻长板、强弱项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围绕解决好省委蓝佛安书记在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12个重大问题”,锚定市委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首要任务,按照县委“1255战略”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持续改善民生,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快进,乘势而上建设“华夏根祖圣地·幸福老家洪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洪洞新篇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市定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以上各项目标的设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省委、市委把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确定了全省GDP增长6%、全市GDP增长7.5%的目标,我县作为全市人口大县、经济强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各方面相对优越,应当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总量力争达到240亿元以上,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这也是我们率先走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的现实需要;二是近年受疫情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基数较低,预计今年会有明显恢复,各项指标潜力潜能释放空间还比较大;三是去年以来我们经过系统策划,在项目谋划、资金筹措、要素集成及机制创新方面都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完成较高的发展目标,具备一定基础和现实可能,符合我县当前实际,同时这也是一个“跳起来摘桃子”的目标,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
各位代表!经过多年接续奋斗,我县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厚积成势:我们有政通人和、上下同欲的政治优势,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市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对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洪洞篇章充满信心;我们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以高铁、高速、航空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四通八达;我们有资源集聚、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焦化、新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一区三园”产业布局已经形成,市场主体保有一定规模,经济发展韧性十足;我们有华人老家开放包容、忠厚仁义的优秀传承,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自强敢拼、奉献争先”的精神气质,锤炼出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群队伍。这些既是我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获得的历史成就,更是我们推动现代化洪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我们将坚持把县委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锚定“1255战略”部署,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清醒,发扬斗争精神,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洪洞新征程中,创造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今年,县政府将紧紧围绕“1255战略”部署,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一)实施项目攻坚行动,强化高质量转型发展硬核支撑
落实“项目攻坚”部署,加强基础建设和要素保障,全力以赴建项目、精准聚焦谋项目、多措并举促项目,以项目投资大提速牵引经济大发展。
发起项目建设“新攻势”。坚持远谋近施、统筹实施,压茬推进总投资542亿元的115个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强化政策引领,围绕“十四五”规划及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方向,在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数字经济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农业特优发展、水利和生态环境、城市更新、教育医疗、康养服务、文化旅游等行业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坚持重点项目周调度、旬例会、月通报推进机制,建立环环相扣、有序衔接、动态管理的项目建设推进体系,每季度集中签约一批项目、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项目,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
拓展一区三园“优势面”。打造开发区升级版,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活动,以项目推进破除机制壁垒,重塑审批流程,实现“区内事、区内办”“拿地即开工”。年内开发区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转型项目投资占比达到9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15%以上,“四上”企业数量增加20%以上,亩产强度达到300万元以上,年度考核达到良好以上,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投资2.9亿元的智能科技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一期)及附属工程,实施投资2.2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标准化厂房、投资2.6亿元的智能科技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二期)等项目,投资2.7亿元的化工园区大道、投资2.7亿元的秦壁园区起步区道路、投资2.7亿元的开发区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开工建设,谋划投资8.1亿元的智能科技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三期)项目,加快完成化工园区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