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将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筑牢安全稳定防线,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六)实施转型崛起行动,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强劲引擎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多点产业支撑、链条优势互补、内在竞争力充分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夯实洪洞经济的“四梁八柱”。
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传统产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不仅要稳住,更要焕发新的生命力、新的竞争力。煤炭产业,充分释放存量产能,加大恒兴、陆成煤矿建设力度,完成基安达煤矿产能核增30万吨,推进万安和荣康煤矿180万吨产能入规,加快亿隆、万安、荣康三座煤矿夹缝资源、空白资源增批;推动悦昌120万吨、张端90万吨煤矿复工复产步伐,全年原煤产量力争达到1100万吨,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80%。洗选煤产业,重点加快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建设,优化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运输流程,提高一级行业标准化企业占比;积极争取保障洗煤产业正常生产政策支持,搭建煤矿与洗煤上下游企业互助互补对接桥梁,促进县域原煤优先保障县内洗选企业需求,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五链”深度耦合,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生态。打造百亿级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华翔为链主,建设“洪洞白色家电”“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两大市级专业镇,实施投资6.7亿元的华翔智能科技产业园、投资3.5亿元的安顺达机械、投资2亿元的庆安制冷设备等项目。打造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山焦为链主,建设“碳基合成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实施投资30.4亿元的山焦144万吨机焦、投资10亿元的上海雅运8万吨高端精细化工项目建设,投资5500万元的华鑫20万吨苯加氢项目年内投产,加快推动三维华邦BDO项目复工复产。打造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支持光伏发电、光伏组件、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投资5.08亿元的广东粤电100MW光伏发电、投资43亿元的华特1GW光伏发电(一期)年内并网发电,积极争取风光水储一体化绿色能源基地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
抢占数字经济“新蓝海”。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支持华翔“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项目,以此为抓手,逐步推进各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加快煤矿数字赋能,推广煤矿智能化矿灯和小煤柱开采,完成万安、南庄、回坡底、干河、荣康5座煤矿智能化煤炭采掘工作面建设,实现煤炭绿色智能安全开采和高效清洁深度利用。积极引进信息、通讯、网络、文化等各类数字化产业项目,孵化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加快推动数实融合,落实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规划,拓展智慧城市数字融合应用场景,提升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数字乡村、商贸物流等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各位代表,转型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我们将锚定转型不动摇,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动能,持续构筑新支撑,推动洪洞经济华丽转身、行稳致远!
(七)实施强农富民行动,厚植高质量转型发展底蕴成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做优做特农业产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总产保持在8亿斤左右;启动投资3480万元的粮食仓储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应急救灾需要。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5.7万亩,新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17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保持在92%以上,发展富硒小麦15万亩以上、旱垣丘陵地区延秋蔬菜5000亩以上,设施蔬菜面积保持在1万亩以上。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大槐种业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打造县域良种繁育基地。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投资2000万元的北秦屠宰场、投资2亿元的恒瑞通达黄芩精深加工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投资3000万元的3万亩连翘种植基地、投资4亿元的牧原生猪养殖项目,全年完成3个绿色食品认证,培育更多县域优质农副产品融入“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
提升和美乡村风貌。坚持改善人居环境与优化公共服务并重,大力推动乡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档升级,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完成万安、明姜、曲亭、苏堡四个建制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主管网建设,完成5000座农村户厕改造任务;投资4900万元,实施58个村供水维修养护、13.3公里县道翻修改造、18.8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58.9公里乡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及8座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启动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配套、城北供水、英皇大道、丽水大道等项目建设,配合好临汾长输供热项目建设。落实农村“建管并重”长效机制,海拔600米以下行政村全部实行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加强农村用气、用水、用电运维管理,让群众用得安心。
拓宽农民增收之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住房、饮水、就业、教育、医疗等各项帮扶政策,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探索多元化增收渠道,用活用好衔接补助资金,充分发挥各乡镇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确定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绿色康养、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增收;巩固“清化收”成果,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运行,提升基层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提升国运公司运营能力,联动全县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消费帮扶、政策兜底,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实现县域经济、村集体经济、农民增收“三同步”。今年重点培育2个乡村振兴特色示范村,带动更多镇、村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