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壶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4月26日)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太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计划等重大战略,加大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交流合作,全方位提升壶关经济外向度。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助推壶化集团、鑫磁科技、太行陶瓷、凤凰山庄科技园等企业扩大出口规模,让“壶关制造”加速“出海”,成为壶关走出国门的新名片。

  更实落点推进创新。持续深化政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特钢冶金与制备中试基地、钙镁基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金属增材制造材料研究院、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作用,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利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定出台“含金量”更高的人才政策,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设立专家博士工作站、聘请兼职顾问和星期天工程师、“壶才回巢”等多种形式,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服务壶关、扎根壶关、圆梦壶关。

  更严举措创优环境。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及“一枚印章管审批”“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健全完善并联审批、超时默认、限时办结、容缺受理等制度,深度融合“互联网+政务服务”,严格落实“三项”机制,提升12345热线功能,实现更多事项“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打造一流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要素保障环境,推动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落地落实,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开展“百家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对项目审批部门民主评议,倒逼“五有套餐”真正落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充分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企业敢闯、基层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时代风尚。

  (七)着力治污染、建机制,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优化联防联控机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柴油货车、重点企业、散煤复烧、秸秆焚烧、建筑工地等污染问题,持续推动空气质量稳定好转,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水源保护和水污染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八泉峡供水、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程,抓好石子河流域、龙丽河河道、小东河山洪沟道等水系治理以及城乡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加强龙丽湖沿岸排污口监管,推进开发区工业废水零排放,消除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抓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力争实现县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加强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加大采煤沉陷区、工矿废弃地、火烧迹地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森林植被修复1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5万亩,充分彰显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抓好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两高”项目发展。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八)着力惠民生、解民忧,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多路径推动就业创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公益性零工市场,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00人以上。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注重开展“订单、定向、定点”培训,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人。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与省内外企业用工的有效衔接,不断做大“壶关工匠”“壶关保安”“壶关护工”等劳务品牌。

  多举措办好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扩大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办学规模,推动实现由2022年的500名学生增长到1500名。加快推进成才初级中学教辅用房改造、四家池小学改扩建、职工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增加县城学位供给。切实抓好初中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推动全县中高考成绩再创新佳绩,职业中学学生升学就业实现新突破。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推进“放心午餐”工程,提升教育温情温度。强化学校思政教育,加强校园内外安全整治,切实保障师生安全。

  多维度强化社会保障。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特困供养、优抚安置、被征地农民社保等制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养老综合楼、黄山夕阳红养老院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全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健全残疾人、孤儿、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慈善事业,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67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