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强园区平台。锚定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开发区”目标,积极引导优质资源、优势产业向开发区集聚,不断提升开发区发展能级。强化园区管理服务,挖掘现有企业生产经营潜力,推动力诺天润动物药业、双鹏眼镜、生物降解制品等在建项目的投产达效,加快培育一批瞪羚、独角兽、“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汇聚转型强劲动能,保持开发区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区内事、区内办”,推动开发区赋权再升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标准化厂房、横三路经八路建设、高压线路迁改、集中供热、雨污分流等项目,新建标准化厂房6.8万余平方米,新培育“四上”企业8—10家。
全力发展数字经济。抢占全省发展数字经济新赛道,全力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资金争取。加快各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推动数实融合、数智赋能,拓展数字融合应用新场景。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推进千兆光纤和5G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县5G信号覆盖水平。支持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赋能更多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优化数字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数字商务、数字文旅、电子商务,构筑多元化数字产业生态,确保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5%以上。
(三)着力补短板、强三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持续发力。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落实脱贫人口增收政策,持续抓好产业发展、就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等工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39万亩耕地红线,强化科技增粮服务,鼓励发展庭院经济,新建高标准农田1.83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以上、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亿公斤以上,丰富群众“菜篮子”,保住百姓“米袋子”,鼓起人民“钱袋子”。
在培育发展特优产业上持续发力。实施农业产业培育工程,扎实抓好总投资35.26亿元的19个重点项目,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大力实施特优战略、品牌战略,加快推进“121”农业工程,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三品一标”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大郭氏食品、辛寨陈醋、豆豆食品、庄稼园、邦仕得、晋美庄园等龙头企业,做强旱地西红柿、紫团参、晋庄谷子、药茶、香菇、平菇等优势产业,推进绿色食品、“圳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挖掘申报党参种植农业文化遗产,加快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加强已有品牌宣传推广,打造更多区域公共品牌,带动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标准化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彩蒙公司5000头奶牛、东方希望集团、煜升公司等养殖项目建设,抓好年产10万吨鹿茸菇、预制菜、杂粮深加工、有好柿食品农产品深加工、低温保鲜库等项目,确保一产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投增长7%以上。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和订单农业,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探索“农业+”发展模式,做活休闲避暑、田园体验、旅游度假、民宿康养等新业态,促进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
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上持续发力。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强化农村风貌管控,着力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颜值短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残垣断壁”,开展村庄绿化,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实施污水处理项目6个,完成户厕改造5000座,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55公里,打造绿化示范村10个。统筹物流、通信、养老、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善治示范村、“五美乡村”和“五好农家”,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上持续发力。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规范村民自建房管理,依法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规范农村“三资”管理,鼓励村集体依托特色产业、闲置资产、集体土地等资源,参与或兴办实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发挥店上镇红太阳农旅开发公司示范作用,在各乡镇建立农投公司,推动农村在融资、投资、土地流转、带动增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能力,制度化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着力赋新能、增效益,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进一步做强龙头景区。实施八泉峡、太行山大峡谷、欢乐太行谷等龙头景区提升工程,配套完善景区内外基础设施,推动八泉峡创建全省智慧化旅游景区和服务质量标准化景区、欢乐太行谷创建全省文旅康养示范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民俗演艺、传统非遗、文化产品进入景区,抓好澳涞坞元宇宙影视基地、沙滩文创园区和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游客既看景又看剧,让文化和景观活起来、动起来。持续开展A级景区创建,争取年内再培育1—2家3A级景区,把壶关打造为A级景区集聚发展的新高地。加强桥上村风貌管控,示范带动大峡谷镇总体风貌提升,打造极具特色的壶关太行山水风光,让游客获得打动人心的感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