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山西省)壶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4月26日)

  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以建设全省文旅康养集聚区为契机,积极推动“旅游+”“+旅游”,抓好常平温泉小镇、凤凰山庄、黄崖底水上乐园、江南春风康养小镇、融创奥莱、上党神话小镇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推出生态康养、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文创教育、商务会展、体育运动等新业态,增加更多的旅游亮点、卖点,适应消费需求,激活全域旅游。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太行山大峡谷轨道旅游、店上—东井岭—石坡—大峡谷旅游路,整合沿线优势旅游资源,加快培育红色游、研学游、田园游、生态游、古建游、民宿游等产品,做精三条旅游廊道,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空间上由大峡谷景区向县城、乡村延伸,时间上由一季向四季、白天向全天延伸,业态上由单一观景向多元融合延伸,逐步形成龙头景区带动、产业融合互动、区域上下联动的全域全季全日旅游发展新格局,真正让美丽乡村绽放异彩、田园美景变为“钱景”,努力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不断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做到以环境“吸睛”、以服务“吸粉”,打出“好客壶关”“厚道壶关”的好名声。完善停车场、自驾营地、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软硬件水平。加快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大峡谷轨道旅游、下石坡—东川底旅游公路复线、全域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及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多样的“快进漫游”旅游交通网络。推行民宿标准化改造、星级化服务和一体化管理,新打造太行人家、太行山居品牌民宿5—6家。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实现壶关旅游“一机在手、服务全有”。

  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继续办好辛寨醋文化节、旱地西红柿文化节、太行陶瓷文化节、诗歌散文摄影大赛等活动,注重打包宣传、整体推介,精心塑造壶关旅游形象。加强与周边城市景区合作,实行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门票互惠,持续扩大壶关旅游“朋友圈”。大力推行“互联网+电影+直播”营销,创作以太行山大峡谷和壶关风土人情为背景的精品影视,加强与携程、美团、驴妈妈等国内顶尖旅游团队合作,加大抖音、微信、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营销力度,不断提高壶关旅游刷屏率、关注度和打卡量。

  (五)着力重建管、提品质,建设生态旅游新城

  更加强化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富规划、穷建设,高质量编制壶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城市高水平发展。强化规划管控,注重城市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强化城市设计,统筹城市布局,塑造特色风貌,沉淀历史文化,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对重点功能区、重要产业发展区、重大交通枢纽等区域,进行战略留白预控,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弹性空间。拉大县城框架,打通西城路南延至G207环线,拓宽改造西城路,开工建设新东外环路,推动将现有东外环壶关过境段改建为双向六车道县城道路,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强化规划执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一张蓝图绘到底。

  更加完善县城功能。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原县委家属院至北大街旧城改造、南关新农村片区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会客厅、人民防空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河道生态修复治理等24项城建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供热、供水、供气、供电等地下管网,内外兼修,铸形铸魂,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产城融合,注重城市与产业“两手抓”,科学布局教育、医疗、出行、购物、文娱、健身、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高标准建设星级酒店,支持发展楼宇经济,增强县城服务功能,吸引外来游客消费,既要宜居,也要宜业,既要人气,更要财气,把县城建成县域经济发展的“硬核支撑”。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公共厕所、停车场、充电桩等利民便民设施,推进公园体系建设,抓好中央公园、口袋公园、体育公园、滨河游园、湿地公园等重点工程,构建山水相依、城景交融的城市格局,推动千年古县渐进式有机更新。

  更加注重精细管理。坚持建管并举,常态化抓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持续整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乱扔乱倒、损毁公物等难题,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社区网格管理,开展“红色物业”建设,构建网格化治理模式。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升级公共数据平台,推进城市“一张图”管理协同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更加统筹城乡建设。坚持以城带乡,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完善乡村道路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推进市区至壶关县城集中供热管网及配套建设、上党革命老区散煤清零工作,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建设主导产业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镇、重点村,分解和承接县城功能,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子。

  (六)着力推改革、优环境,增强创新发展动能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全面衔接中央和省、市改革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土地管理、综合执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构建与新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清理低效无效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更多税源。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金融领域改革,以我县入选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67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