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三农工作的优先发展,绘就乡村振兴的优美画卷
“三农”是榆社的发展根基,我们必须集中更多资源、汇聚更多力量、倾注更多心血,壮大农业,建好农村,富裕农民。
以脱贫成果巩固带动农民增收。常态化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入开展“稳增收”行动,深化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和社会帮扶,用好用活扶贫资金资产,实施投资1.8亿元的390个衔接项目,继续落实光伏发电、生态建设等收益,加强省内外劳务协作,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收入。
以六大振兴行动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扛牢政治责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完成9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5000亩杂粮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园,全力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以“六大振兴行动”为牵引,推进农业产业扩面提质,努力让“每个农业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都有叫得响的品牌”。实施设施蔬菜产业振兴行动。投资1000万元,年内运行设施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引领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投资3000万元,完成3000亩大棚现代化示范改造,建设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设施蔬菜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实施肉牛产业振兴行动。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投资3亿元,发挥好牧乐嘉、孚兴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新增育肥牛、能繁母牛2万头,年饲养量达到3万头,建设肉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生态甲鱼产业振兴行动。投资500万元,力争年内新增甲鱼20万只,养殖规模达到30万只,建设生态甲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奶绵羊产业振兴行动。依托山西十四只绵羊公司,发展奶绵羊2万只,进一步壮大养殖规模,建设优质奶绵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探索建立“高校+企业+地方”三方联动机制,以现代化、高端化为方向,做精做强“榆社笨鸡蛋”“榆社小米”“榆社陈醋”等榆社特优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农业市场主体建设行动。围绕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以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长10%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5亿元。
以和美乡村引领乡村建设。全面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深入实施农村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96%以上,高标准改厕8000座。对标“二十字”方针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求,推进河峪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因地制宜、高标准打造独具特色的7个县级样板村,示范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努力让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真正成为安居乐业、寄托乡愁、美美与共的幸福家园。
(五)以城市品质的大力提升,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榆社
绿色生态是美丽榆社最鲜明的标识和本底,我们必须协调推进城市建设、扩绿增彩、减污降碳,接续打造更高水平生态榆社。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努力建设功能更完善、山水更相融、特色更彰显的县城区。推动城市更新。再改造一批老旧小区,加快原商业局宿舍、泰新西街朝阳南巷片区、杜余沟(二期)等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排水和供热老旧管道更新项目。提升城市品质。以省级园林县城创建为牵引,启动实施县城生态治理工程,新建一批小游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见缝插绿107万平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再提高16和20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6平米,全力打造出门见绿、开窗见景的生态宜居新城。畅通城乡路网。继续以更大力度打好“交通大会战”,完工G340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国庆前建成通车;加速推进G340左权高家井—峡口、G519峡口—武乡界、S345和顺阳光占—平遥三条国省干道榆社段新建工程,畅通县域间互联互通主动脉。实施好榆社南、北高速口改造提升、太行一号旅游路、县乡公路改造等15项道路交通工程,打造好公交枢纽站,畅通县域内微循环,从外到内全方位凸显交通区位优势,加快融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系统推进生态建设。以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县为牵引,完成荒山造林6万亩,修复退化林1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20万亩,推动林木绿化率提升3个以上百分点;打造县城笔架山、云竹湖周边精品工程1500亩,全面绿化美化县城—云竹湖通道,提升生态“含绿量”。启动实施浊漳北源县城段河道、云竹河、乌马河榆社段源头综合治理工程,全力提升浊漳河乡村段防洪能力,加快完成云竹水库和下赤土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河道37公里,让“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坚持封山禁牧与护林防火双向发力,用好森林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和森林管护员三支队伍,新建维修防火通道200公里,加强网格化巡查和定点看护,守护好榆社的绿水青山。
从严开展污染防治。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让榆社的蓝天常在、碧波长清、青山如墨。坚持精准治气。全力做好工业减排、散煤管控、机动车尾气监管、扬尘治理和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夏季臭氧治理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等攻坚行动,有力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空气综合指数稳居全市前列。坚持综合治水。围绕浊漳河沿岸、云竹湖周边“两个重点”,持续开展“治水、清河”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云竹湖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西马—北山晕、南白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有效改善水环境。谋划推动东河上游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东河浮岛水质净化、云竹河湿地、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持续改善水生态。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巩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成果,全面治理水污染,确保2个省级和3个市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坚持深度治土。继续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持续抓好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全面加强重金属和新污染物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深入推广垃圾分类,积极推进污泥综合化资源利用项目,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