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和中央、省、市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委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鼎力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级干部和奋战在一线岗位的同志们,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故部队、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故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发展不充分仍是主要矛盾,人均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特色产业还需进一步提质增效,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大项目好项目仍然偏少,改革开放深度广度还不够,开发区能级提升任务艰巨,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一些风险隐患亟待化解,干部能力作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总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稳中求优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高扬“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主题,锚定“十个强县”“六个故城”目标,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突出抓好稳投资、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三最”营商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力促乡村全面振兴,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不遗余力改善群众生活,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社会大局和谐安定、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奋力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故城场景。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98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8亿元,同比增长7.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5.3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6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563元、19451元,同比分别增长9%、10%左右。
精心描绘故城场景,高质量完成上述任务,推动2023年各项工作勇闯新路、争先进位,必须在以下6个方面下苦功、求突破。
(一)突出抓好投资,不断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始终把大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主攻方向,以高质量有效投资对冲“三重压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精准招商引资。持续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全面打响招商引资“百日会战”。发挥“13+3”招商团组作战优势,紧紧围绕“四个三”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和产业链点,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切实提高项目招引质量,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以投资论英雄”的工作导向,合理提高投资在考核中的权重,兑现奖惩、双向促激,掀起全员招商、大上项目的工作热潮。全年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额增长20%以上。全力增加投资。紧盯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谋跑争促”,全面争试点、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全年争取各类资金30亿元以上。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和用好政府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适度超前布局5G基站、人工智能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有效扩大全社会投资。发挥重大基础设施压舱石作用,聚焦交通、环境、园区基础设施、乡村建设、工业升级、城市更新、大运河文化带等重点领域,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全年基础设施领域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省市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以上,投资完成额高于2022年实际完成额20%以上。提速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作为发展之基、强县之本,强化县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深化“一包四”包企纾困活动,服务项目快推进、快建设、快达效。围绕“加快建设一批、新启动开工一批、策划审批一批、招商引资一批”,实施乡镇、园区、部门“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加强投资和项目建设“三色”台账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全过程管理机制,盯紧签约、落地、开工、投产4个关键节点,上半年投资完成率力争突破65%,确保按照计划完成投资任务。全年集中开工项目40个以上,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0个以上,储备重点项目20个以上,投产重点项目9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以上。提升园区能级。树牢“经营园区”理念,推进经开区“二次创业”,坚持政府主导、商业化运作,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完成经开区扩区、化工园区提升,推动园区量质双提、能级跃升。进一步加快推进里老军民合用机场、空港物流园,力争年内完成规划编制。强化全要素保障,持续增强供水、供气、供电、供热、用地、物流、科技、污水处理、固危废处理等保障能力和水平,完成5项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实施水生态系统改造项目,建成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的地表水厂。进一步加大亩均效益评价力度,推动年纳税1万元以下企业改造升级,实现项目能进能退、土地集约利用,盘活闲置低效土地500亩以上、车间10万平方米以上。全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20亿元。壮大特色产业。围绕“四个三”产业集群,聚焦“三个一”清单和“两图两库N指数”,狠抓“链长”责任制落实。深入开展产业链贯通行动,加快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形成完整“微笑曲线”。实施特色产业“领跑者”行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服装服饰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引导企业定向招商、延链强链,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完善促激政策,深化“百企转型”,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创新设计,不断充实技改项目库,全年入选省千项技改项目库10个以上,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创新独角兽,支持北新建材、星月制动成功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较上年增长12%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力争实现2-5家企业在河交所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