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PM2.5平均浓度、进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等其他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确定这样的目标,贯彻了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要求,体现了争先进位、勇闯新路的导向,与“十四五”发展目标相衔接,与我县支撑条件相适应,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实体为先、项目为王,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围绕打造国际裘皮时尚服装服饰产业基地、全国新型复合材料与装备制造创新基地的目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支撑县域经济行稳致远。
全力做优产业集群。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主攻方向,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补齐链条薄弱环节,为实现特色产业5年发展目标打好基础。裘皮服装服饰产业,抢抓俄罗斯市场“空窗期”,积极对接土耳其、希腊等国外裘皮企业,引进国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项目1-3个。强化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国字头协会合作,推进中俄皮草研发设计中心、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加大保税物流中心手续跑办力度,高水平筹办国际皮草博览会。复合材料产业,以举办复合材料年会为契机,引导企业面向军民融合、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等领域,引进国内外高端企业合资合作项目3-5个,开发多基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石墨烯取暖等高性能产品,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燃气装备和输送机械产业,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开展“智改数转”“上云用云”,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工业云平台普及率达到100%。同时,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制定出台行规行约和行业标准,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维护行业整体利益。
全力提升招商质效。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聚焦工业技改、“两新一重”、科技创新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开展驻地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轻资产招商,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着眼产业链强链补链,每月组织1次产业专题对接,每个产业至少引进1-3个头部企业,带动引进10个以上配套企业。围绕果蔬、高油酸花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1-2个。深化“谋跑争促”,住建、交通、水利、教育等部门积极跑省进厅,争取各类上级资金和债券资金增长20%,达到22亿元以上。
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健全完善9个项目库,力争全年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内开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16亿元以上,争列省市重点项目30个左右。严格落实“三三三”项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枣强县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作用,推动中车山东风电叶片、迈斯威康养医疗设备、大有机电矿用智能装备、中科晟世喷绘材料、凌峰光电芯片封装等项目,完善前期手续,尽快开工建设;恩典医用诊断试剂、中实德天医疗耗材、亚森环保滚筒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竣工投产。
全力挖掘消费潜力。制定更有力度的刺激消费政策,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鼓励企业借助传统节假日和新兴网购节,通过低价折扣、积分兑换等方式,利用电商经济、网红直播等渠道开展促销,推动家电、餐饮、零售等消费增长10%以上。深化“交房即交证”改革,推动恒大御景湾、东郡木兰等住宅项目尽快交付,落实好住房公积金、差别化住房信贷等阶段性支持政策,力促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以上。实施城乡商业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大营风情商业街建设,提升民俗文化步行街功能品质,引入非遗文化、梦幻夜景、亲子乐园等特色文旅项目,打造彰显地域特色、业态丰富、商业繁荣的夜经济示范街区。
(二)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举全县之力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整合资源要素,完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开创发展新局面。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研发投入提升行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3%。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入库省千项技改项目6项。深入实施“领跑者”计划,瑞星公司北交所A股上市,培育新建入统企业3家,“小升规”企业7家,争创省级“领跑者”企业1-3家。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行动,推动复合材料产业研究院创建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增省级研发机构2家以上,认定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家,保持全省县域创新能力A类县行列。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衡水创新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水网、绿化、亮化,确保3号加速器、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建成投用。深化“京津研发、枣强转化”模式,加强与北京中关村等地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全年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项目5个以上,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个以上,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2.92亿元,加速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协同转化基地。推动裘皮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枣强县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提档升级,促成3家以上企业与工业设计公司签订协议并出成果。持续开展名企名牌名品创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年内新增河北优品牌10个以上,注册马德里商标5个,培育省政府质量奖1个。深入落实人才强冀战略,完善人才流动、评价、激励机制,全年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00名以上,让更多创新人才选择枣强、扎根枣强、圆梦枣强。